“三心”育人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2023-03-21 21:21:22)
标签:
老师人才培养学识仁爱 |
分类: 日常生活 |
龚奎林老师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先后担任学院09汉本2、15汉本3、18汉本4(专升本班)班主任、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中文系副主任、教学副院长、发规处副处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出版教材4部、文学作品2部,在《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江西日报》《文艺理论与批评》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江西晨报》2012年12月31日评为江西省十大评论家之一并整版报道。学术兼职校江西文学评论与创研中心主任、中国评协会员、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省中文类教指委委员、省作协常务理事、省文艺学会理事、省评协理事、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理事、吉安市作协主席等。荣获省
爱岗敬业,课堂教学很“花心”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龚老师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狠花心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课堂主体,通过名作分享演讲、作品背诵、课本剧表演、思维导图等多样化方式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背、演能力。
他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每堂课一个同学上讲台演讲,分享阅读经典名作的心得,指导学生阅读的得失,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组织学生表演《雷雨》《茶馆》《阿Q正传》《骆驼祥子》等正能量话剧和课本剧,立德树人;组织学生背诵经典文学篇目,纳入平时成绩;鼓励学生创作,引导学生在网络和纸刊上发表作品;他还把课堂搬到演奏厅、毛泽东故居,组织了诗歌朗诵、文学剧本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实践展演晚会。
立德树人,指导学生很用心
龚老师结合每位学生的志向、专业、特长、兴趣与爱好因材施教,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本土文化、文学作品研究,指导推荐发表了学生论文100多篇,打破了多个第一:《井冈山报》第一次整版刊发6000多字的学生论文;指导20外汉赵欣达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发表论文,字数高达15000字;周京京因发表了论文被暨南大学破格补录研究生;《文学与人生》把龚老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结集在文化发展出版社2018年出版成书。
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多项。主动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龚老师主持了2个国家社科基金、2个教育部科研项目、6个省级科研项目、2个省级教改和省级基础教研项目,共有23个学生成为课题组成员。如专升本学生王娅婷作为课题组成员,指导她在《今古传奇》发表了一篇评论,并指导她和另一个课题组成员黄琪获第六届“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本科生论文组三等奖。
因此龚老师主持《一体两翼三段四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性学习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了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的《红色文艺》《中国现当代文学3》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精品示范课立项,荣获井冈山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微党课大赛一等奖。
关爱学生,助推学生有爱心
龚老师利用吉安市作家协会平台推动校地文艺合作:一方面引导学生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鼓励学生参加省市青年作家培训班,推荐12名学生加入省作家协会,《江西日报》今年4月20日对此进行了报道;另一方面,龚老师开展了本土作家作品研讨读书会活动,指导129名学生撰写评论并在研讨读书会上演讲自己的成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意学习能力,更提升了学生临场应变的学术演讲能力。还帮助60多位同学考研调剂成功。
总之,龚老师时刻坚守着教育初心,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甘愿做学生的“引路人”,优秀事迹先后被《江西日报》《江西晨报》《江南都市报》《井冈山报》等媒体报道。《江西晨报》2012年12月31日评为江西省十大评论家之一并整版报道。吉安市电视台《骄傲吉安人》对龚老师的专访《奎星高照入杏坛》在2022年5月29日晚九点吉安一套播出。
“一名好的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给同学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助推学生成长一臂之力”,龚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