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之269:刘阮遇仙
(2017-10-05 14:49:56)分类: 写给孩子们 |
中国故事之269:刘阮遇仙
一苇 述
从前有两位翩翩美少年,一个叫刘晨,一个叫阮肇,他们是一对表兄弟。
这天清晨,两人结伴到山涧挑水。那时正是阳春三月,漫山遍野草长花开,桃花流水鳜鱼肥,让人内心十分惬意。
“这涧水的上游,定然有成林成片的山桃花,不知开得多么艳美呢!”
“不如咱顺着这道溪涧,溯源而上,看看风景。”
两人沿着山涧往上走,走到险阻处,把扁担水桶藏在涧边一个小石洞,然后手脚并用,继续攀登。
攀过一个山头,又攀一个山头,山景越来越幻美,鸟鸣越来越清幽。走到溪涧的源头,看到一个大石洞,洞里长着一棵大桃树,树下坐着两个仙姑,心无旁骛,正在下棋。
仙姑的脚下,也就是清泉出水的地方,有一个小白兔,小白兔转眼跳过来,转眼跳过去,跳过来时桃花开,跳过去就桃果熟。
花香一阵风,果香风一阵,刘晨和阮肇只觉腹中饥饿,就踮起脚,摘树上的桃果吃。不知不觉,两个人都吃了三个鲜桃,仙姑那盘棋下完了。
看见刘晨和阮肇,红衣仙姑问:“咦,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刘晨说:“清早来的,也有大半天了。”
粉衣仙姑说:“来到仙姑洞,就是贵客了。留下吃顿饭吧!”
阮肇高兴得飘起来:“怎么好意思呀!”
话没说完呢,已经跟随仙姑入了仙姑洞。
吃过胡麻饭,又坐下喝仙茶,他们谈天说地,直到傍晚,内心十分欢喜。
夜幕降临,一群天女从天而降,个个手抱琵琶,对两位仙姑说:“恭喜仙姑得贵婿!”
红衣仙姑端上佳肴,粉衣仙姑端上美酒,天女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演戏,又是喝酒,一直玩闹到深夜,才徐徐散去。
宾客散去后,刘晨与红衣仙姑成亲,阮肇与粉衣仙姑结婚。仙姑的容貌远远胜过凡间女子,刘晨和阮肇在仙乡淹留,过得无比快活,他们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直到有一天,洞外响起春雷。
“轰隆隆”的雷声,伴着“沙沙沙”的春雨,仙姑洞外,桃花像火一样盛开。
刘晨吃了一惊:“哎呀,要涨水了,我们的水桶不知道怎么样了!”
阮肇说:“下山找找去。”
红衣仙姑拉住刘晨:“不过是两只水桶,不用找了。”
粉衣仙姑拉住阮肇:“你不能下山——你下了山,恐怕就再上不来,再找不到我了。”
“怎么会呢?”刘晨和阮肇说,“我们得下山,回家看看爹娘,再上来找你们。”
仙姑见留不住,就交给他们两根芦柴棒:“既然你们执意要走,那就走吧。如果在山下过得不如意,就再回来。只要拿这芦柴在洞门上点一点,洞口就能打开了。”
刘晨和阮肇一人拿一根芦柴,顺着山涧往下走,走过一个山头,又走一个山头,走到放扁担水桶的地方。好奇怪呀,扁担水桶已经腐烂成一堆木泥,那溪涧原本光秃秃的,如今长出来几棵巨大的老松树。
两人迷迷糊糊,又再往山下走,回到村庄,房屋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式,村里的人,也一个都不认得了。
只有水井还是原来的水井。
刘晨和阮肇在水井旁遇到一位老翁,于是上前问询:“老公公,你知道刘晨和阮肇的屋子在哪里吗?”
“好大胆的少年啊!”老公公说,“刘晨是我家的七世先祖,阮肇是他的表兄。他们三百年前在天台山遇到神仙,早已成神了。你们怎么敢直呼他们尊贵的名字呢?”
老公公带他们到村东头,那里有一座福神庙,里头供奉着增福神刘晨、掠福神阮肇两尊神像。
刘晨和阮肇举目四顾,只感觉人世茫茫,已无家可归。他俩掉转头,再次走入天台山。顺着溪涧,攀呀攀,攀呀攀,爬过一座山头,又过一座山头,去到泉水发源的地方,仙姑洞的洞门已然紧闭。
幸好,他们仍然紧握着芦柴棒,芦柴轻轻一点,“伊呀”一声,仙门打开了。
直到现在,他们仍然住在那里呢!
后记:真高兴在林兰的集子里读到孙佳讯这篇《仙姑洞》,它让我一下子回到初读唐诗的幸福时光。我爱那些诗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洞天非人间。
这是唯有古中国才有的诗,春暖雪化,流水桃花,仙境就在不远之处——我一向以为,所谓仙境,便是人与自然最和谐最融洽最智慧地相处的状况。这,是不是我老要往山林跑的原因呢?到山里去,成为山林的一部分,把自己融汇到森林之歌的合唱中,成为大自然的一个音符。山人为仙,如此,便抵达了神仙的境地。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刘义庆《幽明录》之《刘阮入天台》;孙佳讯《仙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