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挺柱”还是“挺住”?是“积垫”还是“积淀”?
——从大师用字说起
王炳学
今年五月份,雅安地震,四川再一次引起全国关注,广大书画家也踊跃加入捐赠大军,以各种方式表达爱心。已界耄耋之年的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奋笔而书“雅安挺柱”四个大字,以表达书画界的大爱之心,李铎先生和一干人等的照片赫然刊登在5月份某一期的《书法报》上。看到李铎先生雄浑大气的四个榜书大字,崇敬之感油然而生。但仔细看作品,似乎感觉到一丝诧异,是“挺柱”还是“挺住”?仔细看,老先生确实写得是“挺柱”。原以为是老先生故意用“柱”而不用“住”,以为“挺柱”有其特定含义。但阅读报纸配发文字,没有做特殊说明。认真查阅字典,感觉还应该是“挺住”而不是“挺柱”。“住”有停住、止住的意思,还可以做动词的补语。老先生一时疏忽写错字在所难免,但围观老先生写字的人都没有发现吗?我想也许有的人也看出来了,但李铎先生年事已高,写大字榜书也很不容易,不忍心再让老先生重新写来。无论如何,终是一点遗憾。
无独有偶。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汲古斋主人在《当代书法网》主持的“当代书法英雄榜”板块,很为版主的魄力和组织能力所折服。但看到第四板块“书法文化谈”之后,又有所疑惑,当代书法大家林岫先生的文章第一个小标题赫然写着“注重积垫”。
是“积垫”还是“积淀”?笔者再次翻开字典,“淀”为“沉淀”义,仿佛最为合适。“垫”为用东西支、铺或衬,使加高、加厚或平正,与“积”字搭配似乎不很协调。还应该是“积淀”。不知道是林岫先生笔误还是打字人员失误。
不是我们吹毛求疵,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专业文字工作者应该更严谨一些,特别是书法创作更应该谨慎使用汉字。我们不做迂腐的老学究、老夫子,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拿古音、古意炫耀学问,但最起码常见字不能出现低级错误。把“皇后”的“后”写成“前后”的“后”,把“钟繇”的“钟”写成“钟鼓”的“钟”,这样的笑话见得太多了。
的确,书法是文化的,书法家应该是文化人,文化人不能总在文字上出错误。
大家说是不是?
2013年11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