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心说事2015
无心说事201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07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的叙事特点之一

(2019-02-20 13:35:44)

    《红楼梦》的作者是个伟大的作者,创造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几百年来让世人如痴如醉,如疯如癫,千般探索,百读不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无论是从故事情节的构成,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运用,叙事的风格,对后代的文学创作及文学实践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让人赞之、叹之。单从《红楼梦》的叙事风格来看,作者的独具匠心,奇思异想,殚精竭虑,称之为天才并不为过。

                                           

   《红楼梦》开篇的前五回交代了整部小说的起因、脉络走向及故事结局,这正是小说的第一个特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第一回,通过一僧一道、空空道人介绍了小说的成因,是写无才补天的一块奇石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为了避开怨世骂时之嫌疑,借贾雨村(假语村)之言将真事隐(甄士隐)去。这个陈迹故事主要分四个框架:通过甄士隐的人生际遇,伏下了主人公贾宝玉和甄宝玉的人生走向与结局;通过贾雨村宦海生涯的追求与沉浮,交代了官僚体制的腐败和以贾家为代表的官僚大家族的腐朽堕落、穷凶极恶和最终走向末路;通过甄英莲的遭遇,表现了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众儿女的悲惨命运;而通过以上三个框架,也表明,《红楼梦》一书也涉及到时态炎情,也就是世情的描写。而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进一步交代了书中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涉及到的人物,使人物进入故事情节。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书中最主要人物粉墨登场,林黛玉,贾宝玉,贾母,凤姐等等,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生动。第四回,则写时态人情,曾经被甄士隐出手相援的贾雨村并没有知恩图报,而是乱判葫芦案,种种人情世态跃然纸上。借此引出另一主要人物薛宝钗登场。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进一步交代了众儿女的命运结局,太虚幻境中演奏的红楼十二曲也是说的明明白白。前五回,是《红楼梦》一书的总纲领,总钥匙。至于第六回,只是大幕拉开前的一部序曲,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求亲靠友,通过对时态人情的描写,让书归正传。

    可惜的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虽是整个红楼梦的120回,但有人提出曹雪芹只是完成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他人所续。虽然后四十回故事的结局走向、人物命运与前五回作者的设计和埋下的伏笔大致相同,如黛玉之死,宝钗守寡,凤姐之死,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人的命运结局和贾家的衰落符合作者在第五回中的构想,其中的一些文笔章法也值得称赞,除却一些末节枝叶,120回的《红楼梦》应该算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书中第一回,就写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就已经说明曹雪芹已经完成了《红楼梦》的整部作品,不然,何来增删,何来编篡,何来章回。即使是后四十回有些地方违背了作者的原意,也是后来的作者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加入当时阅读者和后续者自己的理解。所谓的后四十回遗失,是他人所做,是一种委婉的说辞,正像《红楼梦》整书所蕴含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样,也许是篡改之人像曹雪芹一样给后人设下的一个没有谜底之谜。而所说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遗失之说更不可信,试想,当时哪个读书人不想通读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即使是作者遗失了,读者手中还有,读者遗失了,作者手中也有。其实,拨开笼罩在《红楼梦》研究上后人所设的重重迷雾,不难发现,《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而书中第一回脂砚斋所批的,曹雪芹除夕夜逝,书未成,不过是指没有增删编篡完成而已。

   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作者开篇所设下的脉络伏笔在前八十回中,有的已经得到照应。如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薄命司,第一个出现在又副册的晴雯的命运结局已有体现。又如出现在正册中的秦可卿,在前十五回中就有了结局。而仅在秦可卿丧礼上出现的尤家二姐和三姐的命运结局,在第六十三回到六十九回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照应 前面的寥寥数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