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场中,林黛玉赤膊上阵之二
(2018-07-11 21:41:05)来到贾府的林黛玉,照样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就知道了这个答案:“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在《葬花诗》中,“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是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前80回最后的一次暗示是宝玉祭祀晴雯,为了一个丫鬟写了那么一大篇富丽奢华的祭文,而正在进行祭奠时,黛玉不请自来,并且主动提出修改祭文,在关键处提出把“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死是一定要死了,并且这种死,死得非常干净,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这说明,黛玉不是跟某一个人完婚后死的,是以一个女儿干干净净的身份死的。那么,是死在宝玉与宝钗婚前还是婚后,当然是死在宝玉宝钗的婚前。
争强好胜的脾气秉性是导致导致黛玉之死的另一个原因。整个贾府都知道黛玉将来必嫁与宝玉几乎是公开的事情,这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烫了脸,大家都来怡红院看望,凤姐就跟黛玉开了一个玩笑:“既然你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然后又说:“你给我们家做了媳妇,少什么?”“你瞧瞧,人物、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哪?”在第五十五回,凤姐与平儿谈论贾府的各种开销中,就透露出来,平儿说“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个老太太,这几件大事还未完呢。”凤姐说“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俩个一娶一嫁,可以不用官中的钱,老太太自己拿出体己”。一嫁一娶,当然指的是宝玉娶黛玉,黛玉嫁宝玉。凤姐是贾母、王夫人的消息发布人,从凤姐嘴里说的话当然也代表了贾府最高阶层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薛姨妈也来打趣黛玉,在第五十七回中“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齐全?”薛姨妈又说:“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是喜欢的。”姜还是老的辣,薛姨妈的话一面探测到了黛玉的心事,一面也为自己的女儿宝钗暗打主意,宝钗比黛玉大几岁,婚嫁之事也是迫在眉睫,哪有放着自家女儿不管反而先替别人家女儿保媒的母亲。
贾府的丫鬟,紫鹃、袭人、晴雯等,也形成了这样的看法。这样一个既成的实事,却被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这个晴天霹雳击中,本来就蒲柳一样的书香闺秀,怎能受得了这样的疾风暴雨。这也是一种羞辱,心高气傲的林妹妹怎受得了这样的羞辱,一个视为终身依靠的知己,一个既成的实事,转眼风云变幻,曾经的好哥哥、爱哥哥、二哥哥抛下自己,变了脸色,与别人订了婚,自己的将来无论怎样都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笑柄,生无可恋,唯有死,才能摆脱世人的耻笑、宝钗与薛姨妈等胜利者的嘲笑。
黛玉的死,是上吊而死。地点在七十六回,黛玉与史湘云联诗的凹晶馆,“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很是隐蔽,竹栏相接,因洼而近水,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故只有两个老婆子上夜,第七十六回,贾母带家人中秋赏月那晚,丫鬟紫鹃和翠缕走遍园子都没找到黛玉和湘云,妙玉找到了,因为这个地方与妙玉的栊翠庵最近。
推测起来,黛玉之死是这样的。当听到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只求速死,处理了后事,借口说找妙玉,支开了丫鬟,来到联诗的卷棚底下,一条腰带结果了自己的性命。而发现黛玉之死的也是妙玉。书中对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的品行与黛玉的清高异曲同工,而妙玉本来就是来依附豪门求人生结果的。在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的时候,以“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可见妙玉对宝玉的关注程度。第四十一回,贾母带领众人到栊翠庵,妙玉悄悄拉了黛玉和宝钗去吃体己茶,而当宝玉也跟过来时,把自己的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把自己天天口舌接触的茶杯给宝玉喝茶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暗示?所以,宝玉的婚事,不仅是贾府的一件大事,对于带发修行、芳龄二十有余的妙玉来说也是一件大事。当妙玉听到宝钗宝玉的婚事时,同样与黛玉陷入失望与绝望中,只不过妙玉有一扇带发修行的槛门可以伪装抵挡,而黛玉则是单枪匹马,赤膊上阵,这就决定了宝黛的姻缘只能胜不能败。而当出其不意猛烈的暴风雨袭来,黛玉却是无以抵挡,只有死路一条。而妙玉则在失望绝望中观察着贾府乃至黛玉的动静,而恰巧这一天,黛玉来了,俩人说着不幸的心事,然后黛玉告辞,来到凹晶馆附近,回忆着美好的过去,并告诉丫鬟,要坐坐。丫鬟说,林子冷了,回去取衣服。趁此,黛玉一条腰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等到丫鬟赶来,发现妙玉正抱着黛玉的尸体痛哭。
正是妙玉跟宝玉讲诉了黛玉死前死后的详详细细,才使宝玉幡然醒悟,感觉黛玉在临死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暗示,从此决心像妙玉一样遁入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