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苟且
(2018-05-11 15:48:52)
标签:
杂谈文化 |
才子加花花公子的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也有一定的造诣。天下凡是有才的人都不愿意被埋没,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誉,李煜治国的本领不怎么样,风流韵事和诗词韵律却从古至今占得头筹,有事没事都爱写诗做词,花花草草、春风明月都是他吟咏的对象,等到成为北宋的阶下囚,仍然忘不了写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国破家亡后,背井离乡,一动一静甚至生死都掌控在别人手里。
日子如流水,更如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如果如往昔一样在宫中,过着奢华的生活,又有美人的陪伴,这日子过得也算宽心顺畅,可来到了北国,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时刻被人觊觎,这日子就叫苟且。一种对往事的追思留念与愧疚,对日下的畏惧与厌倦,一首千古绝唱倾泻而出。也正是这首词泄漏了心机,惹恼了宋太宗,一壶毒酒下去,惨死在异国他乡。
俗话说得好,话到嘴边留半句,身为一国之君的李煜,并不理解苟且的真正含义,时刻想抒发内心的感受,与他人分享。明明是跟小姨子偷情,趁着老婆卧病在床,昏睡不醒之际,约了年仅十四岁的小姨子在花园里约会,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可他偏偏要把当时的情景写出来,让人知道:
借用莎士比亚的话,装傻也是要靠才情的。万一装傻露了馅,照样遭杀身之祸。诸葛亮死后,魏国打败了蜀国,刘禅的儿子刘谌主战不得,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与妻子,最后自杀,而刘禅大开城门,出城受降,被送到洛阳。最有名的一段桥段就是司马昭设宴请刘禅和蜀国旧臣吃饭,故意安排表演蜀国杂耍,想羞辱蜀国君臣,刘禅却高兴地拍手喊道“好看,好看,真是好看”,表现出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后来司马昭又问:在这里怎么样啊,想不想你的国啊?刘禅说:在这多好啊,有吃有喝的,想那旮沓干啥?后来,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宅给钱供养,刘禅就这样装傻充楞解除了司马昭的怀疑,在洛阳安度了余生,也保全了蜀国百姓遭涂炭。
与刘禅相似的还有一个皇帝,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被隋文帝捕获,沦为阶下囚,隋文帝要看看他的表现,没想到他全然没有亡国之痛,每天照样吃喝玩乐,三天二头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回来还向隋文帝要官,说:给我封个官吧,不然,每次上朝,我以何种称谓与人交谈呢?隋文帝不禁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后来监视他的人又向隋文帝汇报,说陈叔宝每日大醉,罕有醒时。隋文帝叹到:“随他罢,否则叫他如何过日。”后来陈叔宝病死,被追赠为大将军、长城县公。
其实活在当下,就是苟且在当下,如果你不苟且不会苟且,就会有惊涛骇浪,险滩峻岭。
还记得刘邦的戚夫人那首歌吧:“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