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药之四十一
(2018-05-04 13:17:36)再次见到徐阳,秀梅的心里掀起小小的波澜,但很快被各种事务平息下来。生活的紧张忙碌,一往直前,使秀梅来不及静下心思,回想岁月的静好,品味生活的得失,自己就是田里那头拖着耕梨的老黄牛,在撩人的春色里只能低头走过一道道的田垄,对于田边的小草、路边的小花、飞舞的蝴蝶,只能远观,不可沉醉。
药店又进了一些新药、特药。近一段时期,医药市场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新药与特效药,而对于深谙此道的于家人来说,有的新药特药就是新瓶装旧酒,尽管重新起了名字,换了包装,其实药效与原来的不相上下,甚至不被抽条就算是厂家还有良知。而有的新药特药就是一剂虎狼之药,效果没的说,比如某些儿童的退热药,吃下后,愁眉苦脸的一家人马上眉开眼笑。为什么?因为孩子整夜整夜的高烧在一二个小时内就退了下去,望着又能吃又能闹的孩子,一家人以为孩子的热退了下去,再辅助消炎、抗病毒药就可以治愈了,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孩子的高烧来得更加猛烈。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秀梅知道,这些人需要有专业的医生来给他们解释发烧的原理、退热的过程,可现在谁还愿意费那个口舌,你买我卖,双方自愿,药又不是自家的,即使出了事,出了事故,也与卖药的店家无关,而与制药的厂家牵连。况且即使你去医院,一个感冒最少也要打7天抗生素,也没有哪个医生为你解释:感冒了,为什么要打抗生素。钱没少花,效果却不一定好。还有一些人热衷于昂贵的药,热衷于报纸电视上做过广告的药。这些顾客被流畅夸大的广告词洗了脑,进门就背广告词,即使给他介绍同等疗效、价格却低得多的药,却被认为药店得了厂家的好处。
大众的趋同心理,正是商家赚钱的好机会。于叔于明于丽一家人忙着进药、点货、上柜,一些新的感冒特效药、止咳药、抗病毒药占据了好几个柜台。于明说:“春天来了,病毒也来了,感冒也来了,钱也就来了。”
几场雨加雪后,草色遥看近却无,温度时高时低,天气忽冷忽热,暖气似有似无的时候,感冒的人多起来。人们打着喷嚏,擤着清亮的鼻涕来到药店叫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药名,揣走一盒盒的感冒药。没人给这些既不想去医院怕花更多的钱或者害怕医院那一道道诊断程序的人们解释药该怎么吃,该注意哪些事项,只是叮嘱按照说明服药。可是药与药之间也有排斥性,就像食物一样,吃了海鲜再喝啤酒就容易产生嘌呤物,就容易得痛风。而感冒往往伴随着咽炎、气管发炎等一些症状,吃完一种药再吃另一种药,两药相和还好,互相促进互补,共同杀敌,可两药相排斥轻者伤身重者要命。吃药吃出肾衰竭的有,吃出哮喘的有,吃出中风的也有。得了这些重症后,又要去寻医问药,又要花更多的钱,形成恶性循环。人人都知道抗生素用多了会产生耐药性,就要用更高级的抗生素,就要花更多的钱,病人的身体就要遭受更多的伤害。可是这些,谁来告诉这些无知又无畏的人?
老中医的周围也围满了人。一些老人抱着孩子来找老中医,他们还在相信中医的力量。老中医号完脉,看看舌头,再看看嗓子,用听诊器听听,大家都说不是纯中医,而是中西医结合。一系列程序下来,老中医往往要给一些孩子开些粉状药,这些药面装在一个个小口袋里,早一次,晚一次,治小儿久咳不愈,嗓子发炎,既便宜又见效。不出几日,名声传播出去,远近有孩子的人家开始涌向惠济堂大药房。然而,这些整天把惠济堂围得水泄不通的人并没有给药店带来更多的效益,原因是老中医的药面很便宜,也很管用,来一次基本不用来第二次,这让于明有些不自在起来。
快打烊的时候,于明召集大伙开了一个会,告诉大家如何推销那些新药特药,然后告诉老中医:“叔,能不能把你的小中药价格提一提,或者再开药的时候,给他们开一些药效相当的西药。”老中医为难地说:“于经理,给小儿的药,要温和,一要讲安全,二要讲疗效。”于明说:“对呀,叔,咱不看药效看疗效,不管什么药,治好了病就行呗。”老中医想了想说:“于经理,你是要提高营业额,我知道这个理儿,营业额上去了,咱们才能赚到钱,才能中午加俩菜,才能有更高的提成,你放心。”
第二天,当药店再次挤满来买药看病的顾客时,老中医就会有意无意说出一种既没上过广告平时众人也不太理会的保健品,对服务员喊:“告诉于经理,这个药又没了,马上进一批。”喊来喊去,大家渐渐知道这个药大概是特效药,于是有病没病的,都买上一盒二盒以备用,老中医还摆出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告诉买药的人们:这不是药,只是保健品,有病时不能吃,只能平时吃,预防感冒,强身健体。”秀梅问老中医:“叔,万一那保健品不起作用,您就不怕挨骂?”老中医说:“病好不好不在药而在心,把病人想好病想活命的心思调动起来了,病就好了一大半,吃下的药才事半功倍,否则,心死了,就是灌下千年灵芝都不好使。”老中医看秀梅似懂非懂,又说:“所谓的心,就是人的主观性、能动性、自我暗示,天天想着吃了这药病就好了,那就真好了;如果天天想着,这病没治了,吃啥药也不好使,那就离死差不多了。”
果然,没多久,就有人来,告诉老中医:“吃了那个保健品,真好,感冒好了,血压降下来了,连腰都不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