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秧苗
(2022-06-18 17:05:11)
标签:
性情写作 |
父亲的秧苗
何龙飞
几十年来,父亲一直在和他的秧苗打交道,随着年岁的增长,爱恋秧苗的情结越来越难以割舍。
大集体劳动时兴挣工分。栽秧,是门技术活。父亲精明能干,学会了栽秧,还与同龄人“比赛”,看谁栽得又快又好。
望着那些绿油油的秧苗,父亲心里很有成就感,觉得秧苗着实可爱,便滋生了喜欢的情愫,禁不住把秧苗摸了又摸。
“快快长吧!”父亲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虔诚地祝福秧苗。在他的影响下,那些同龄人也渴望秧苗长粗、长高、抽穗、散籽、金黄,力争好收成。
一次次“爱护”、“祝福”秧苗行动后,父亲挣到了较为满意的工分,浓烈了对秧苗的爱。他以为,一个农二哥,怎能不与秧苗打交道,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农二哥。
待到秧苗结出稻子、经过太阳的烘烤、满田金黄时,父亲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情不自禁地乐呵起来。
随后,父亲与村里其他劳动力一道收割稻谷,累并快乐着,只因为一粒稻子在来年又可发出嫩芽,继而长成秧苗,这生命的轮回,又可让农二哥有盼头、有干头、有想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家里有了责任田土。父亲更是对秧苗情有独钟。瞧,从旱地育秧到薄膜育秧,父亲费了不少心血,但每每望见那些嫩绿的秧苗,心里就会感到欣慰:秧苗啊,会变成一家人的口粮,会给家人带来希望,会成为春夏的“宠儿”,能不喜爱它吗!
秧苗被移栽到水田后,父亲爱扛着锄头到田坎上转悠,看秧苗的长势情况,发现长高一点后,兴奋的模样可想而知;看蓄水保水情况,多了就挖水缺放掉,少了就筑高水缺,待放水灌溉或天下雨蓄水,利于秧苗生长。再蹲下身子,轻抚一下秧苗,父亲的亲切感、亲近感油然而生。
如果发现秧苗上有病虫害,父亲就会心急如焚,赶紧返回家里,兑好农药,背上喷雾器,及时喷洒,确保秧苗健康成长。
到了薅秧的时节,父亲和母亲一起下田扯稗子、光棍子、水葫芦等,让一窝窝、一行行秧苗“清净”起来,吮吸养分,铆足干劲,快快地生长。尽管苦累,可父亲想到了丰收的局面,想到一家人的粮食有保障,就会劲头倍增,心甘情愿地干。
秧苗抽穗、扬花、散籽那段时间,父亲跑田坎更勤,不单看、闻、抚秧苗,还默默地祝福秧苗,就像希望我和弟弟长大成材、出人头地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父亲对秧苗的眷恋,换来了丰收的喜悦,换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特别是与人聊天时,父亲总会感激他的秧苗,总会对秧苗大加赞赏,总会流露出对秧苗的爱恋之情。说直接点,经过多年来的劳作,父亲已把秧苗当作“幺儿”,奉献出无私的爱;当作“朋友”,可以对视、互诉衷肠的“朋友”;当作“伙伴”,可以打发难捱的日子,可以充盈内心,可以激发动力。
我们都到城里安家、立业后,父亲依旧在老家与母亲为伴,与秧苗为伴,继续奉献着如山的爱。秧苗长势如何,是否有病虫害,丰收希望怎样,等等,他都会在电话里侃侃而谈,那眉飞色舞、喜形于色的样子不言而喻。
当我们汇报取得一个个进步时,父亲连声夸赞我们“争气”;当我们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劝他少做或不做田土时,他谢绝了我们的好意,理由是:这辈子,他是劳动的命,何况,已离不开秧苗了,不然,就会不自在,只要做得一天,就会去亲近他的秧苗。
哎,这就是我的老父亲!我们拗不过他,只好由衷地祝福他和他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