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散文”
(2022-06-13 13:50:12)
标签:
性情写作 |
父亲说“散文”
何龙飞
词作家董玉方笔下的父亲写的是“散文诗”,而我的父亲写不出“散文诗”或者散文,但能说“散文”,着实令我们佩服不已。
小时候,我和弟弟知道父亲爱好读书。时间一长,他就在劳作之余读完了《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岳飞传》《三国演义》等书,还有一些文学杂志。本来,父亲只有初小文化,可靠后天努力,居然能够顺利阅读,常令母亲及乡邻羡慕。
读了就会有感而发,这是父亲养成的习惯。他常会叫我和弟弟、母亲过去听他说读书体会。那时,文化生活单调,能够听到父亲的“说”,实乃幸运之事、惬意之事,我们能不乐意参与吗!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母亲特地为父亲泡了一盅茶,安放好了凳子。我们端坐一旁,期待着父亲的说。
只见父亲正襟危坐,清了清嗓子,便娓娓道来:从唐高祖说到唐太宗,从薛丁山说到薛刚,从张飞说到岳飞,从旧社会说到新中国,从大集体劳动说到包产到户,栩栩如生,不打“重夹片”,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而且,父亲辅之以手势,说得更加精彩动人。
我们觉得:父亲说得好,且是按照顺序讲的,就像一篇记叙文,从开始到结局,有条不紊。加之,有细节描写,挺像语文老师讲评的“作文”。更确切地说,像一篇篇叙述类的“散文”。
于是,我们恰到好处地给父亲鼓掌,以激励他再接再厉。下课后,我们把父亲说的情形请教了语文老师,得到了像散文的明确答复,心里那个踏实啊不摆了。
回家后,我们缠着父亲说“散文”。拗不过我们,父亲只好答应,把他读到的“凿壁偷光”、“司马光砸缸”、“武松打虎”、“程咬金三板斧”等故事说成“散文”,既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又鼓舞了我们的斗志,以至于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力争有所出息。
父亲说“散文”,肯定是累的,也是劳心费神的,然而,为了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他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奉献着如山的父爱。比如,谈到学习的话题,他便给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之类的“散文”;劳动方面,他就说“劳动是美德”、“勤能补拙”、“勤劳致富”、“业精于勤荒于嬉”之类的“散文”;遇上农事季节,他会说栽秧、割谷、打场、收苞谷、晒庄稼之类的“散文”;对于民风民俗,他就说过午、牛偏二、打糍粑、抢偏冬、幺店子、拜保保之类的“散文”;对于为人处世,则说忠诚、憨厚、善良之类的“散文”;思想进步方面,常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类的“散文”……
说的“散文”多了,父亲也就轻车熟路了,通过我们的洗脑,他还懂得了“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征,举一反三后,把记叙、倒叙、插叙等方式运用自如,令我们自愧不如,打心眼里钦佩父亲是个说“散文”的高手。
父亲对此只是笑了笑,没置可否。不过,他一如既往地说“散文”,鼓励我们发奋努力读书,以便出人头地。
聆听父亲说的“散文”,我们能不激动吗,能不刻苦努力吗,能不考上学校回报父亲的良苦用心吗!当夙愿实现后,父亲是那样的欣慰,我们是那样的感激父亲说的一篇篇“散文”。
后来,我们成家立业了,父亲除当面说“散文”外,就是在电话里说“散文”,涉及家庭经营、婚姻美满、珍惜工作、家风家训、廉政建设、国内外大事等诸多方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尽是朴实的话语,没有云里雾里的大话套话,尽是朴素的真理,没有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大爱,尽是打动心灵的挚爱,怎能不令我们感动而铭记呢!
有父亲说的“散文”的相伴、引导、熏陶,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还有什么理由不虔诚地祝福、感恩、不勇往无前地奋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