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人读世界
(2022-06-02 18:58:16)
标签:
性情写作 |
读书读人读世界
何龙飞
读书读人读世界,是环球资讯广播的“公益宣传”用语。细细品味,我觉得蛮有道理。再想想自己的阅读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啊!
去年,文友送我一本《天琳风景》,甚是感动。一看那封面,简约而不简单,令人爽心悦目;一看那作者,傅天琳,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厉害着呢!一看那体裁,明显是散文,著名诗人写散文,也别有一番韵味,佩服。还有一点,此书来之不易,务必珍惜,以不负友情。
读起来吧,我利用每天早晨上班前夕的空时间,坚持读《天琳风景》里的散文,知道这部散文集上卷为“诗歌笔记”,详述了作者创作诗歌的背景与过程,记录了作者从青年到老年,从果园到大海,从国内到国外的成长经历与创作历程,表现了作者“眼光向下,感觉向内,精神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下卷为“天琳风景”,即“我”眼中的风景,从青葱岁月中的果园生活到现代人们向往的大海,“我”是整部作品的鲜明形象,但是整部作品有“我”,并不“唯我”,通过“我”对人生的打量、反思与艺术提升,书写了人生的真谛。读着读着,我对傅老师的了解就越来越深入,对傅老师的文采就顶礼膜拜,对傅老师丰盈的精神世界羡慕不已。
回过头来,忆忆傅老师。她,曾来我所在小城采风、参加作品研讨会,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低调,乐观,是“果园诗人”,更是诗歌界的“名人”, 就像柠檬一样质朴,像诗歌一样优雅。
看来,傅老师真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不能不令我读完《天琳风景》后赞叹不已。
遗憾的是,傅老师去年十月不幸离开了人世。接到文友发来的消息,我感到十分惋惜,由衷地与众文友一道深切哀悼傅老师,愿她一路走好。随后,对于《天琳风景》一书,我倍加珍惜,妥善存放在书房里,以便重读、缅怀。
今年春天,我到书城买书。恰好,买到了著名诗人苏婷的散文集《苏婷散文》。仅仅翻看封面、目录后,就爱不释手了,抓紧时间读下去的念头便越来越浓烈。
读书方式还是晨读,我乐此不疲,挤时间读那本书。呵呵,不读不知道,读了觉得妙。是的,通过读书,我进一步知道了苏婷和她的代表作《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心烟》《今夜你有好心情》等以及“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前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等名句;读到《到石码去》《籍贯在泉州》《在那颗星子下》等散文,领略了苏婷老家的陈年芝麻儿,读了《照相》《仲夏之夜》《儿子的天地》等散文,羡慕她儿子一家;还读懂了她的干菜岁月,感悟了她的“自在人生浅淡写”、“我的海风我的歌”。一句话,苏老师是名副其实的“著名诗人”,写的散文也特别有味,值得一读。
当读到《红草莓诗人》一文时,我发现苏婷老师写的是她与傅天琳老师的情谊,感人至深,唤起了我对傅天琳老师的怀念,对苏婷老师的景仰。直到我把那篇文章拍照后发到朋友圈里广而告之后,心里才踏实、欣慰起来。
还读了刘亮程的散文集《我改变的事物》,读懂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读懂了他对通驴性的人的描绘,读懂了他对铁锨、兔、牛、花、虫等事物的礼赞,读懂了他的村庄、阳光、风、家园和铁匠,读懂了人性以及他的内心世界、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可谓读有所获,值得值得。
时间一长,读书读人读世界,便成为我的阅读准则、心得,甚至是座右铭,而且持之以恒地践行,自是受益匪浅,乐在其中,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