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
(2022-03-31 15:42:44)
标签:
性情写作 |
读书不觉已春深
何龙飞
在春天读书,的确是件快乐的事。
晨读是我的“必修课”。周一至周五早上的时间宝贵,要去上班,还得晨练、洗漱、煮饭、吃饭,读书只好忙里偷闲。
松林里是晨读的最佳场所。那里,松树高大,松针翠绿,松花盛开,春风吹来,阵阵清香,好不怡人。况且,据可靠资料印证,松树产生的负氧离子特别多,空气清新也就不言而喻。
置身于此情此景,我能不激动,能不感怀,能不产生读书的冲动吗!
我赶紧打开《时光印记》一书,朗朗上口地读完《父亲的期望》《父亲的眼镜》等两篇散文。顿时,父亲的高大形象浮现在眼前,伟大的父爱感动了我的心灵。再则,对作者的文笔、立意、文品佩服不已,甚至滋生了欲与作者“试比高”的念头。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务必多读书,多积累,多写作,才是明智之举。
大凡是眼睛倦怠了,有些酸胀的感觉。我便抬头看松树的绿意盎然,看蓝蓝的天空,感受春风徐来,听鸟儿欢唱,很快,疲乏消散了,心情愉悦了,在松林里晨读的信心更坚定了。
那片绣球花长得茂盛,已打起了花骨朵,格外诱人。我索性把晨读地点定在了绣球花旁。既然有如此美景,岂能辜负!我习惯性地读起了《武汉文学》杂志里的散文《母亲的孝心》《父亲与酒》,只任父母之爱融进馨香的文字里,只任亲情打动我的心灵,只任美文和美景、美感和谐共生,畅爽到极致。
屋外的凉亭、水池边也是读书的好去处。我先目睹一池春水被风儿吹皱,畅想水下的鱼儿优雅地游弋,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再看看凉亭的别致,感受其清幽。不知不觉中,心境畅然起来,还不把书读起来吗!毋容置疑,我的书声琅琅,乐在其中。
时间不早了,我不得不合上书本,意犹未尽地回屋做家务,以便尽快去上班。
到了周末,就不用那么赶时间了。晨读的时间从十分钟延长至二十分钟左右,我读的散文、随笔可达4篇以上,加之,声音洪亮,激情满怀,总算过足了“读瘾”,那心情不美好才怪呢!而且,读完后,还会闭上眼睛,回味、消化一番,那韵味就更美妙了。
春天的中午,天气暖和,适宜午休。上班期间,我会诵读《唐诗三百首》里的三、五首诗,细细品味后才午休;遇上周末,也会坚持读古诗后午休。这样做了,心里分外踏实,梦也做得分外香甜。
春夜,安静,则是默读的好时机。我每晚睡觉前,总不忘拿起《鹅凰文苑》《夜宿树顶》《炊烟生长》《樱桃街》等书刊默读起来,还加以理解,直至读懂、读透、读出味道。而且,还会扪心自问:假如我来写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怎么写出新意,怎么吸引人,与作者的写法差距多少……就这样读着、想着、悟着,“收获”就会日积月累后纷至沓来。如是睡去,也会安稳,也会美乐相伴。
于是,无论泡桐花开花谢,还是扁竹花绚丽绽放,还是山更青、水更秀、草更绿,我都会坚持在春天读书。只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不得不忙趁春光多读书、读好书,做个彻头彻尾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