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传家风
(2022-03-17 15:09:58)
标签:
性情写作 |
读书传家风
何龙飞
有道是:书香世泽长,耕读传家风。我们家秉承此理念,努力让读书成为家风代代相传。
据父亲讲,爷爷身材高大,长相儒雅,的确是读书的料。通过上私塾、学堂,爷爷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能写会算,可谓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可惜的是,爷爷与婆婆在灾年不幸撒手人寰。
庆幸的是,排行老幺的父亲传承了爷爷爱读书的家风,虽然因故只读了小学四年级,但父亲的谈吐自如,说得在理,被人们誉为“读了书就是不一样的人”。
没了爷爷、婆婆的照顾,父亲只得自力更生,渡过难关,渐渐长大成人。参加大集体劳动后,父亲没有忘记读书。由于他认得字,对历史题材书籍感兴趣,就向文化水平高的人借来《岳飞传》《三国演义》《薛丁山征西》等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读啊读,那些英雄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浮现在眼前,那些故事情节精彩至极,扣人心弦,那些语言描绘恰到好处,能不令父亲热血沸腾吗,能不虔诚地致敬吗!
实在读累了,父亲才休息一下或去做其他农活,以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有了精神后,他又见缝插针地读,读得废寝忘食,读得激动不已,读得快乐连连。
读的书多了,父亲在乡邻们面前就很能“吹”了,不单讲得生动,还辅以手势,常会赢得阵阵掌声。那时,父亲满脸的荣光,心里乐开了花,决心要读更多的书,进一步“武装”自己。
事实上也是如此。父亲爱读书,读了不少,成为地道的“读书人”,弥补了先前读书少的遗憾。冲着父亲的读书劲,母亲与他喜结连理,生下了我和弟弟,令父亲欣慰不已。
在我们的记忆里,父亲是爱读书之人,一旦有杂志,便会打开阅读,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一旦找到一本小说,他会在劳作之余读起来;一旦我们的课本书不用了,他会拿起来翻翻,有选择性地读,读出一番味道来。时间一久,渐成乐此不疲之势。
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和弟弟爱读书了。不仅朗读或默读,还理解其意思,增强阅读效果;不单读课本,还读课外书,尤其是名著不可或缺,常常读得悠哉乐哉,读得意犹未尽,读得诗情画意。
“孺子可教也!”父亲见状,对我们予以了褒奖,乐得我们如吃了蜜饯般快乐无比,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父亲的鼓励下,努力读书,既写好了作文,又增长了知识,还考上了学校,走出了大山,成为时代“幸运儿”。
成家立业后,我越来越喜爱读书,会在早晨起床后到山林里呼吸清新空气,大声朗读文学书刊,特别是《散文》《散文选刊》《散文诗》等杂志,是我的最爱,自然就朗读得最多,常常会令过往的人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给我一个“读书郎”的雅号;会到书城买或到图书馆借文学书籍来阅读,以过足“读瘾”;会在出差时,不忘书本随身带,有空读起来;会建好书房,藏好书刊,回到家就读起来,那才叫安逸、畅爽!
我多读书、读好书的回报是:视野开阔,见识增长,境界提升,能够侃侃而谈,能够读以致用,让一篇篇散文、随笔得以发表。
这样的读书好习惯深深地感染了妻子和女儿,母女俩不是拿起课本、教辅读,就是在网上买来文学书籍读,读出了精气神,读出了书香氛围。
久而久之,读书成为了我们家的良好家风,持续不断地传承下去,着实让我们引以为豪,久久为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