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竹花,绽放出灿烂和温情
(2019-04-03 15:48:23)
标签:
性情写作 |
扁竹花,绽放出灿烂和温情
何龙飞
春天的不经意间,屋门外的那片扁竹花已然绽放,灿烂而温情,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灵。
这扁竹花,又叫蓝蝴蝶、紫蝴蝶、鸢尾花,而故乡的扁竹花既不蓝,又不紫,却是白色的六个花瓣,黄色花蕊依附其上,相互映衬着,倍显清纯的美。再在扁竹叶绿意盎然的装点下,扁竹花便分外清新脱俗了,不能不亮堂父老乡亲的双眸。
小时候的我概莫能外,也是在春天与扁竹花邂逅的。因为在竹林边、山边、土坎边、荒坡上、石头边等处,随处可见绽放的扁竹花,一瓣瓣、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昭示着出淤泥而不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之类的个性,很快映入我的眼帘,激荡起心里阵阵涟漪。我知道:这是扁竹花外表给我的美好印象,自己与它大有一见钟情之势。
该怎样善待扁竹花,才不愧对这场花事呢?大凡是我的名字叫文彬显得文质彬彬的缘故吧,伴随着我喜爱扁竹花的情愫与时俱增,仔细观赏就成了头等大事。于是,鸟瞰、远看、近看、平视,我变换着角度,越看越悦目,越看越惬意,怎么看都看不够。
闻一闻扁竹花吧,好让心灵得以慰安。我蹲下身子,把鼻子凑近扁竹花瓣。一吸,那淡淡的芬芳迅速进入体内,洒脱每一个细胞;一呼,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迅疾排出,只留下芬芳带来的舒畅,供我尽情地享用。然后,重复着这简单的动作,竟然把吃不饱、穿不暖的担忧以及与弟弟闹别扭后的郁闷等统统抛弃到九霄云外,收获扁竹花绽放出灿烂后的快乐和温情,能不值吗!
再轻抚一下扁竹花,绝对是亲昵之举。我伸出一个手指,轻轻靠近扁竹花,怕打扰了它的雅静。可我瞧见扁竹花正倔强地绽放,早已做好迎候我抚摸的准备,来一场与我的亲密接触。要不然,那花瓣不会那么微笑着,那枝叶不会那么随风摇曳以示点头应允。终于,我的手指抚摸到了扁竹花的“脸盘”,嫩嫩的,柔柔的,质地感涌上心头,亲切感又来赶趟儿,一股暖流遍布全身,我的灵魂都快陶醉了。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一个手指还不足以彻底感受扁竹花温情,那就十个手指全用上。结果,由于用力稍大些、弧度大些,这次确实惊扰了扁竹花,还将一个花瓣损伤。哎呀,我很快察觉到,自我责备起来。然后,手指再少些,力度再轻些,精力再集中些,就避免了刚才的闪失,诠释了吃一堑长一智的真谛,也大大增进了我与扁竹花的情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扁竹花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与我“约会”。不单时间不早了,父母也来催促回家,我只好与扁竹花告别,把那些美好的见面与浓烈起来的情感埋进心里,定格进脑海里乃至梦里。
不出所料,翌日,扁竹花依然绽放。我是个固执的孩子,喜爱上一个事物后,就会像牛儿一样执着,哪怕是十头牛儿都拉不转。对于面前的扁竹花,我分明感受到了质朴的气息与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灿烂着的温情无声地流淌,似乎流进了我的心田,岂不乐哉!
就这样,儿时的春天,有洁白的扁竹花相伴,有灿烂和温情享用,我几乎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懂得人与花和谐相处的人,最有情趣的人。看嘛,同伴们羡慕,也学着我的模样,喜爱起扁竹花了,自觉地成为爱花、护花的“小使者”;父母及乡邻们也受到感染,发誓要对其貌不扬、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扁竹花另眼相看,在爱护方面远远地超过孩童们,绝不能输掉大人们的尊严。
言必行,行必果。父老乡亲们通过努力、多了个心眼,总算做到了,兑现了庄严的承诺——带头当好“护花使者”。刹那间,故乡飘荡着欢声笑语,是对扁竹花的灿烂和温情最好的礼赞,是人与花心灵相通、心心相印最好的印证。瞧,春风拂来,扁竹花翩跹起舞,点头示意,感激着父老乡亲们的仁爱之心。
见状,我除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善良与大爱之外,就是把此情此景记录下来,写成最朴实的文字,来表达我最诚挚的情感:扁竹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我们的“宠儿”,更是人类的精神寄托之一。没想到,那些文字还能被当作范文在讲台上朗读,还能在《中国少年报》春的日记征文中脱颖而出,其荣光与自豪不言而喻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故乡的父老乡亲沸腾了:小小年纪就有名堂、出息,长大后会更不简单。而我在激动之后,冷静下来思忖:必须像扁竹花那样淡泊名利,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方是上策和明智之举。
事实如此。我坚持勤能补拙、水滴石穿、笨鸟先飞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奋努力读书,终究考上了中专,走出了大山。虽然自豪,但绝不张扬,虽然荣光,但绝不做作,就像故乡的扁竹花那样,永远绽放出灿烂和温情,默默无闻,心甘情愿。
转瞬间,到了今春,我在异乡率先与扁竹花谋面,并将见证其三个月左右的花期,那钟爱与垂青就甭提了。多愁善感的我并不满足于这些,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故乡的扁竹花和父老乡亲,不仅滋生出浓浓的乡愁,还信誓旦旦地要永做绽放出灿烂和温情的扁竹花,就让岁月来检验吧!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涪陵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涪陵区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涪陵区第四届科技拔尖人才,著有散文集《松荫荷韵》《种瓜种豆种文字》《纸背乡愁》,获得首届国际东方散文奖、第三届华夏散文奖最佳创作奖、重庆新闻奖、涪陵区乌江文艺奖等奖项 联系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兴华中路64号区文联何龙飞 邮编:408000邮箱:527155897@qq.com 电话:13594553759 身份证号:512301197305085751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涪陵区兴华路储蓄所 户名:何龙飞 卡号:6236683760008962794微信号:helongfei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