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爸爸蔡嘎亮 再大的事也阻止不了我送考
(2006-06-29 10:09:06)
高考3天,送考、陪考的行列里出现一张当红的面孔——自称“草根英雄”的蔡嘎亮。
父女双挡
9日,高考最后一天。早上7点,记者如约来到蔡家。
蔡嘎亮正在吃早饭,还有些睡眼惺忪:“说心里话,我从没起这么早过。”由于工作时间特殊,女儿自读初中起,就没享受过爸爸的接送服务。
但,高考3天,蔡嘎亮特意向工作室请了假,话说得很绝,“再大的事情也阻止不了我,我一定要送我女儿。父母要是不送考,孩子考不好,(父母)就应该‘枪毙’!”
闲聊间,女儿从自己房间里出来。蔡嘎亮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去:“老蔡啊,这两位是爸爸的记者朋友,一会儿也要采访你,你要配合哦……”女儿抬头,乖巧地笑了一笑。
趁女儿洗漱,蔡嘎亮介绍起“老蔡”这一称呼的来历来:家里人不是叫她“菜菜”,就是叫她“老蔡”,其实她的全名很好听,叫蔡燕霖,“听上去和台湾歌坛小天后的名字差不多……”
“女儿的性格还是很像我的,开朗,很独立、很要强,歌也唱得蛮好听。我也想过送她去国外念书,她好像不大愿意,说是不放心家里。”正说着,“老蔡”坐过来吃早餐。蔡嘎亮凑上去逗她:“为什么不去国外念书?是不是舍不得爸爸?”
沉默片刻,“老蔡”脱口而出:“(舍不得的)好像不止你一个吧。”能说会道的蔡嘎亮竟然一时语塞,摆出一副讪讪的表情,向记者“抱怨”:“我是很喜欢女儿的,很爱她的,不过,她知不知道就吃不准了。”
“当然知道啦。”这边话音刚落,女儿已经接口了。
“我经常在台上说的,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女儿。”
“每个爸爸,对每个家庭都是很重要的呀。”
……
父女俩个一搭一档说个不停,仿佛是配合说段子,女儿的冷幽默逗得蔡嘎亮笑开了花。
看着女儿低头吃着碗里的红枣莲心羹,蔡嘎亮又开始忆苦思甜了:“想当年,我们高考,哪有这么多好东西吃啊……”他顿了一下,将右手食指伸到女儿面前:“就荷包蛋——一只!”然后又用苏北话学起母亲的腔调:“当年我妈说:‘宝宝啊,你慢慢地考,不要急嘎!会做的先把它做掉……’”
蔡嘎亮手舞足蹈的样子,引得女儿开怀大笑。这一来,他的话又多起来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认为女儿考到现在,已经算是成功了。我觉得她的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学了……其实,现在就算考进大学也不代表什么,最主要的是身体健康、心情开朗,人要活泼……”
送考明星
8点15分,蔡嘎亮和女儿的身影出现在市北中学门口。
这边,嘎亮附在女儿耳边交代着什么,那边,其他送考的家长已经骚动起来。“这是蔡嘎亮啊?”“是的,是的,前两天也来送考的。”“他女儿和我女儿是一个班级的。”“他对家里人倒蛮好的……”有的家长私下讨论不算,索性走过来搭讪:“嘎亮,这两天在忙啥啦?”
忽然,人群中闪出一名青年男子,上前就握住蔡嘎亮的手,说:“总算见到你了。”蔡嘎亮不明就里,一脸茫然。男子趁势自己介绍:“我是蔡燕霖的班主任。”
“原来是这样!”蔡嘎亮有些尴尬。事后,他向记者解释:“我太忙了,家长会从来都是她妈妈和姑姑去参加的,所以没有见过女儿的班主任。”
可这并没影响班主任对蔡嘎亮的热情。他拉着蔡嘎亮和记者,唠起了蔡燕霖在学校的表现:“她是班级里的生活委员,很懂礼貌的,你看她给人递东西、接东西,全都是两只手的……她在学校里也非常多才多艺,弹吉他呀,唱歌呀,表演呀,都很不错的;在班级里为人非常好的,而且很低调,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她的爸爸是谁……”
听老师这样表扬女儿,蔡嘎亮笑得很开怀:“你看,老师都说了,我们女儿就是这样的: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双手接送,这个是我们家的规矩,我们家的家教很严的,比如,她很小的时候就教她,和人家讲话,必须要四目相对……”
蔡嘎亮说罢自己的“教女有方”,又和老师及若干家长聊了三五分钟,就到了考生进场的时间。蔡嘎亮一下挤出送考的人群,冲到紧贴校门的地方,做了一个夸张的挥手动作——舞台上那个滑稽的蔡嘎亮回来了。
目送女儿走进考场,蔡嘎亮才放下功架,笑嘻嘻冲着记者说:“呵呵,今早我蔡嘎亮倒变成明星来!”
幸运手链
“虽然有句话讲,‘儿子像娘,金子当墙;女儿像爷(爸爸),烟纸店打烊’,但是,我的女儿‘老蔡’,我是老欢喜的。”许是职业习惯,即便说到女儿,蔡嘎亮也以“段子”开场。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皮夹子,从隔层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纸条,递给记者:“这是考试前几天,女儿留给我的。”
记者接过纸条,读出上面娟秀的字迹:“爸爸,谢谢你给我的鼓励,我会尽力的,不让自己后悔……上次给你买的水晶,要戴哦!它叫‘绿幽灵’,是助健康、事业的,最主要是有我的心意在里头!心诚则灵,一切会顺顺利利!”接着,蔡嘎亮撩起左手袖子,露出手链,说:“就是这根水晶,兰心大戏院的演唱会以后,我一直戴在手上。”
蔡嘎亮告诉记者,平常生活中,由于父女两人的作息时间不同,很少有见面聊天的机会。女儿经常给他写信或者留小纸条。“皮夹子里这张是最近写的,我还收集了许多以前的信。”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当年,他为自己的演艺前途感到困惑时,懂事的女儿常常以书信的形式安慰他。“她曾经写过一封信给我,说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他的学历高低,不是他有多么的聪明,而是在他有困难的时候,懂得如何去面对……”读罢这封短信,蔡嘎亮感动得热泪盈眶。
女儿尽管才18岁,已经十分懂事和独立,有时候,甚至还担起了照顾爸爸生活的角色。“有时候,我太太一早去上班了,如果女儿在家的话,他会帮我弄吃的;每天早上,她还帮我把订的报纸拿上楼。有时候她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埋怨我:‘鞋子穿穿好’、‘老样子又来了’,看到我抽烟,还会说‘NoSmoking’……”
面对女儿,蔡嘎亮时常自责“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对于女儿,我还是有愧疚的,因为实在太忙了,根本顾不了太多。从小到大,女儿的家长会我从来没有开过;除了她的生日外,平时正儿八经陪她吃饭、旅游的时间从来没有过……”
女儿抱怨过吗?“没有,她总是一笑了之;倒是我太太,有时候会抱怨。女儿还劝她呢:做艺人的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女儿在事业上非常理解和支持我。”蔡嘎亮颇为无奈地说:“其实,我很矛盾,我今天这么忙,也都是为了她,希望让她能够有个好的未来;当然,如果没有女儿的支撑,我根本不会有今天……所以,有时候,我抱着她,甜酸苦辣的感觉都上来了,但是也觉得值得。”
谈到女儿的将来,蔡嘎亮说,目前还没有很具体的打算,但是,“不希望她将来走我这条路,太艰辛了”。他对女儿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活泼一点,做个有用的人”,而最重要的是“希望她身心健康”。
女儿眼中的蔡嘎亮 他要别人宠宠他
9日下午,结束了最后一场高考后,蔡燕霖如约和记者联系,说说她眼中的爸爸蔡嘎亮。
爸爸在家的时候,其实并不像在舞台上的样子,不是那样很滑稽的。其实,我喜欢爸爸很开心的时候,但是又不是舞台上的那种开心。
比如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他和家里的狗狗玩。当时,狗狗向他撒娇,坐在他面前,眼睛无辜地看着他,很乖巧的样子。爸爸看着就笑了,说:狗狗好可爱……那一刻,我觉得爸爸很可爱。
那时候的他,很开心,我很喜欢。那种开心是和舞台上的开心不一样,在舞台上,他多数都是为了台下的观众的开心而开心的,而那种状态下,他的开心是很自然的,发自内心的。
爸爸在家里,有时候是会有点小孩气的,需要别人来宠宠他,所以,我和妈妈都会宠宠他。在生活上,他挺丢三拉四的,比如,吃完饭,碗就放着了,不会去收拾,有时候需要我像个小保姆一样,每天跟着他,帮他收拾。以前,他的作息时间是中午起床,如果我在家的话,就会给他弄吃的,然后他就去上班。不过,现在他更忙了,我们很少碰得到。我是挺希望一家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出去旅游、吃饭的。但是再想想,他在外面打拼、建立事业,也是为了我,为了家庭,所以我挺理解的。
现在,只要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喜欢和他开开玩笑,存心和他顶顶嘴,也是一种撒娇的方式吧。
最近一阵,我一直在紧张地复习功课,每天都会弄到很晚。有一次,不知道是我复习晚了,还是他回来早了,我刚刚睡下去,他就回来了。那个时候,大概是半夜一点左右,他轻手轻脚地进来开灯,看看我有没有盖被子,然后又在我的书桌前写了点东西,但始终没有叫我。
第二天,我发现,他在书桌上给我留了一张条子,上面写了一些鼓励的话,大意是说:尽你最大的努力去考,只要努力过,自己不后悔就可以了,无论如何,爸爸和家人都会支持你的!其实,爸爸确实给我蛮大的自由度的。
这次高考结束后,我有个心愿,希望爸爸能够多留一点时间给我,让我们一家三口能够出去旅游一次,一起去看海。我挺想去三亚的。前两年暑假,都是我和妈妈出去玩的,但是这次希望爸爸能够陪我一起去。
还有,爸爸在生活当中,其实还是蛮沉稳的。尤其是前两年,爷爷去世后,我感觉爸爸也长大了许多。
让蔡燕霖最后在电话里说一句送给爸爸的话,她想了一想,十分认真地说:“老爸,其实,你是我们全家的一棵大树。有时候你为了家里会很辛苦,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很支持你的!不管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陪你一起克服,不管你会怎么样……我都会支持你……家和万事兴,任何困难都会度过的!”
说到这里,在电话那头,蔡燕霖的声音有些哽咽。问她为什么哭,这个懂事的女孩小声答道:“爸爸太辛苦了,爸爸很不容易……”
校董爸爸 育子要划时间表
本报记者郁蕊芬/文
“教育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以人为本的科学。”一提孩子、教育的话题,身为“金苹果双语学校”董事长的张文荣立即转入专业状态,“教育男孩和教育女孩肯定是不一样的,就连教育长相好看的女孩和长相不好看的女孩都不一样的……”
张文荣的“教育经”并非来自专业书籍,而是他做父亲的亲身体验。
41岁的张文荣有两个儿子,老大19岁,老二17岁,一个在上海某大学读大二;另一个远在英国念高中。
“对一个好父亲来讲,应该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给他指定一个好的培训计划,在适当的时候,让他做合适的事情。”张文荣说到做到。
孩子长到两岁,做父亲的给他们安排了人生第一课:学游泳。理由是,“这般大孩子对水还没有产生恐惧感,以为游泳就是玩水,在玩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一门技能”。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孩子怕水是其一,有了自己想法和主张是其二,大人要是逼着学,不但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影响父子感情。
“会游泳的孩子,身体底子好,从小就不怕冷,抵抗力特别强。身体好了,以后做什么都有了好的基础。”据说,两个儿子从小到大,冬天出门只在短袖外面套一件厚外套。
人生第二课学的又是什么?“孩子在4到6岁之间的时候,我让他们背唐诗。”张文荣分析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脑力开发的时候,背诵的东西越多,对于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越有效。”背着背着,两个儿子对文学都产生了感情。
过了这一阶段,父子间的沟通变得空前重要。无论多忙,张文荣每周末一定抽出时间陪他们,有时是游泳、做运动,有时是吃饭、聊天。“通常是问问他们都在做些什么,提醒他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讲些故事给予他们启发。”即使到了如今,张文荣依然保持着和大儿子之间一个月一次父子恳谈,至于远在英国留学的小儿子,则是短信常发、电话常通。
“好的父母,不是逼着孩子学习,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的学习。”在张文荣看来,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有个指导思想就可以了,不要什么都给小孩搞定,事事都代他们亲历亲为。”他主张“放手”,“让小孩子自己去做,这样能力才会增强。”
有一件往事,让张文荣印象深刻:小儿子从小个头小,也很调皮,常在学校里“惹事生非”,偶然也会被一些高个子同学欺负。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他回到家里就直奔到张文荣面前“诉苦”:“老爸,我知道你这个人很懒。可无论如何,你要到我学校里去一次。”
张文荣追问原因,儿子撩起额际一撮头发,委屈地告起状来:“班级里一个同学,比我高半个头,动不动就打我,今天头上被打出了一个乌青。”
张文荣没有发火,也没有急着给孩子“报仇”,而是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句:“你不是很有能力吗?这点事情也要我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