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休闲生活育儿 |
分类: 评头论足 |
因为从女儿出生到现在,我一直陪在她身边,见证着她成长的每一天。从学翻身到学坐爬,从学走路到学说话,每一次的成功,有她的努力,更有我的努力。而如今看到了这篇文章,知道了由爸爸带大的孩子竟然还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怎么能不令我欣慰呢?我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虽然成功也有几率,但我现在毕竟累积着成功的条件。
说实话,我是一个在工作上没有多少上进心、在生活中非常容易满足的人。偏偏又摊上了一份性价比极高的工作。性价比高,不是因为分子极高,而是分母几乎约等于零。所以也就有机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偶尔也很矛盾,因为时不时看着周围的人不是升官就是发财,难免心里会起一点小波澜。但波澜马上就会回归平静,毕竟我就是我。孩子依旧是我每日生活的重心。
父母给予孩子的财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家产,一种是培养孩子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两种都有。而当你不能实现其中的一种时,只好向另外一个方向努力了。我现在能做的,也许是后一种,也是我更倾向的那一种方式。否则,即使你现在忙日忙夜的去赚得再多财产,却牺牲了与孩子在一起的太多时间,疏忽了父亲一方应该给予的抚育,或许得不偿失。
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认识的好多孩子因为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养成了比较怪癖的性格。等长大了,父亲再回到身边,在孩子心里如同陌生人一样,没有半点威信可言。不爱学习还是小事,有的整天和父母吵架,有的甚至走上了歧途。父母只好把多年积攒的钱财拿出来,进行额外的投资和教育。孩子没养好,钱也没攒下。当然,一切都是个例,没人会预测准将来到底发生什么。
看完这篇文章也给了我一定的压力,原来做爸爸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以前,我带孩子的基本原则是自立、独立、尽量不惯着,有些地方和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还是比较一致的。但现在看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爸爸,对我自身的要求还很多啊!带孩子,其实就是一个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的过程,用自己多累积的经验和理解能力带孩子成长。
这几天,一直在玩青年报上的数独游戏,觉得自己的脑力都已经退化了。孩儿她妈说,赶紧训练吧,否则以后女儿上学了,有什么疑难问题,你都答不出来了。危险啊!
还好,有压力就有动力。而这篇文章使我努力方向更加更加清晰。不管结果如何,我毕竟是父亲,我会尽量不缺席抚育孩子的过程。父亲的特性加上额外的专注,期待结果是满意的。
原文:
心理学专家认为,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
教育方式上: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有些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
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宝宝,宝宝才会感到爸爸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
爸爸是高山,妈妈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