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被暴利过吗?
(2009-10-28 16:18:49)
标签:
休闲 |
分类: 评头论足 |
话说回来,这颗价值4000元的牙,真的值这么多钱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它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呢?几十元或者几百元?我们无从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牙医这一行业真的很暴利。我也曾想去看看牙,去洗洗牙,但一想到那几百元一次的高价,总是觉得舍不得。或许我还没有到桃桃这种非换不可的地步。如果最后真的不能吃不能喝了,估计也得必须面对了。
其实,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迫地去面对这样那样的高价商品,不管是一次或者多次,不管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承受。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就像看牙一样,牙疼了,能不看吗?牙坏了,能不换吗?此外还有很多种其它的情况。
茶业。我家住在茶城附近,但我却很少去卖茶。不是我不喝茶,而是我害怕面对这些茶商。记得有一次单位需要一些茶叶,因为知道我住在茶城附近,就让我去买。我随便逛了几家,几乎都是相同的架势:您要什么样的茶啊?您要什么价位的茶啊?我说你们有什么价位的茶啊?他们回答说有几十的,几百的,上千的,几千的,上万的,十几万的,几十万的。我一听就懵了。我要买什么?我要买多少钱的?脑袋突然间一片空白。原来茶叶的学问这么大!我想我这次是被宰定了,而且是任人宰割。我自认为装作很镇定很内行的样子,说你给我看看200的,300的,和500的吧。我是门外汉,对这一点也不懂,所以不敢久留。因为我意识到停留的时间越长,被宰的就会越狠。最后随便买了一点,就逃之夭夭了。我想茶叶这行业的利润一定非常高,而且是有着欺骗性的暴利。如果我要几万一斤的,人家给了我几千的,我能知道吗?而且茶叶真的值那么多?
眼镜业。我是个近视眼,需要经常性配眼镜。但在北京,每次提到配眼镜,却感觉举步维艰。我曾认识一个人,是个卖眼镜的。他说他们的镜框多数是从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价钱很便宜,也就是几十块钱,但到北京就可以卖到几百或者上千。我说你给我弄一副吧,他说可以。我看好了一副镜框,他给我打了3折,说这是他能力范围内最高的折扣。标价700多,卖给我200多,觉得挺合适。但眼镜店的老板还是有利润的。
药业。我很少生病,偶尔也就是感冒发烧,吃个扑热息痛、阿莫西林什么的就好了。但现在问题就出现在这个阿莫西林身上,现在的品种是原来越多,而且价格不一。每次买药时,都会被促销员给忽悠了。买着买着,就挑了个最贵的拿回来了。到家后,总会挨桃桃一顿说。桃桃对药物和价格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也有一定的经验。她说,千万不能上促销员的当,她推荐的,肯定是利润最高的,2块钱进货然后都卖20多。还有眼药水,每次也总被忽悠。以至于后来我都不买药了,就让桃桃去买,她不容易被欺骗。不过,不容易被欺骗又如何?要买的药总得买,人家要赚的丰厚利润还是得让人家赚!谁让你需要了?
婚纱、儿童摄影行业。商家总能抓住人们的心里和弱点,所以逮住机会,卯足了劲儿的要价。我和桃桃花了5000多照的婚纱照,到头来也就是几本相册而已。这还是最便宜的,不知道那些上万的、几万的会是哪样一种情况。所以我们在给女儿照相时,选择了最简单最便宜的。因为有一些像必须得照,有一些过程必须得有,有一些消费必须存在。
化妆品行业。我曾经答应桃桃给她买好的高级的化妆品。可每次在商场里看到那些所谓名牌化妆品的价格时,总是触目惊心。往往都是我舍得买,桃桃也舍不得要了。桃桃说,其实这些东西要是真的值这些钱,她也就买了。问题是不值,都是名人效应,品牌效应。所以桃桃就等出国的机会,因为可以在机场里买到便宜的换妆品。
服装业。在没有出现网购时,人们都到实体店去购买服装,价钱在那写着,喜欢而又能承受的就买下来。即使现在有了网购,很多人还是不能上网,仍然采用原有的方式。但桃桃可以上网,可以网购。这样一来,服装行业的利润就可见一斑了。因为网上购物实在是便宜,难道网上代理都不赚钱吗?他们肯定也赚,只不过相对要少一些。而实体店的那些商户得到的利润就要丰厚的多。
这只是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还有很多,我们或知或不知。但我们也毫无办法。也许平凡的生活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