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与《大学》
(2011-04-27 20:54:16)
					
											标签:
																				
                            红楼梦贾宝玉《大学》读书修养书评文化 | 
					分类: 个人原创 |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是个难伺候的主儿,无论吃饭穿衣,还是游玩休息,都是极有讲究的,甚至于读书也是挑三拣四。在小说中他就曾说过“除‘明明德’之外无书”。对国学稍有熟知的人应该知道《大学》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以这里贾宝玉的意思就是除了《大学》之外就没别的书了。这是很奇怪的一句话,为什么这么一本薄薄的的著作被讲究极多的贾宝玉捧得如此之高,以至于《论语》、《中庸》、《老子》等众多经典被排除在书的行列了呢?
当然除了作者曹雪芹的一些深意之外,这更多的是与贾宝玉的个人性格有关系。众所周知,贾宝玉并非凡胎,生来率性而为,常常做出意外之事,说出“雷人”之语。他平生最厌恶功名利禄,这也正是贾薛的关系不如贾林关系好的原因之一,因为薛宝钗总是在他跟前儿说一些取功名争富贵的话,这自然很让贾烦闷。所以按他的个性应该讨厌《大学》才对,《大学》讲的不就是“治国齐天下”的法子,这不正是他所厌烦的吗?
其实不然,稍加细读就会发现,《大学》一书的要旨在于全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全书要告诉人们的无非就是三点:“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要做到这三点则无一例外要从提高自身修养上下手。通过对自身光明德性的发掘与修养,达到最高的至善境界。这个过程中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德行影响和改变他人甚至于整个环境,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教人入世的“工具书”,不如说是一部导人向善修养身心完善自我的“心灵鸡汤”。
现在比较流行的《大学》,是经过宋代朱熹重新注释的版本,里面明确告诉我们《大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开头那几段类似于“顺口溜”一样的文字,相传出于孔子之口。而之后的那些部分,则是曾参等后人为了阐述孔子之言而写的“说明文”。全书说来说去,最终的目的就是教人“明明德”。而那些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光明的德行,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并保持不变的一种途径与方法而已。所以,当古代封建统治者把《大学》作为万千学子想要飞黄腾达,封侯列相的“敲门砖”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违先贤本意的事情。毕竟咬文嚼字苦作八股是与修养德行挂不上钩儿的事,反而会助长一些人的功利之心,这不正违反了《大学》中“诚其意”这一要求了吗?
贾宝玉是个娇生惯养的贵公子,无论人或物,外表对他来说自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相对于外表,贾宝玉更加重视其中的内涵。比如后来甄家重获提拔,入京觐见,贾宝玉得见甄家的宝玉,立时便被甄宝玉的神采所倾倒,但其后交心畅谈,却发现这甄宝玉不过也是个看重功名的俗物,于是大为失望,随而闷闷不乐,勾起旧病,险些丧命。
所以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一向挑剔的贾宝玉会把《大学》看得如此之重,对内心和自身要求无比之高的人看到这样一本着重修养的书自然是得遇知己,但是世间像贾宝玉这样明白的“糊涂人”毕竟太少,更多的是与先贤背道而行,追求粗枝末节的势利之徒,身怀美玉而苦求黄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