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野心飞一会儿

(2010-12-20 21:39:28)
标签:

影评

让子弹飞

姜文

葛优

周润发

娱乐

分类: 评头论足

      关于霸气这东西,以前我只在《海贼王》里见过,人人都拥有霸气,可是能不能激发出体内的这种潜力就因人而异了。谁拥有了它,谁就可以无坚不摧,震人心魄,功力加倍。但那毕竟是漫画上的描写,几笔风动,几股血飘,就可以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讲霸气就比较飘渺了,镜花水月一般。活了二十来年,也算见识了不少人,但真正霸气外露,让人不得不服的,还真没几个爷们能办到。但是毫无疑问,姜文,他就是那几个能做到这些的爷们之一。 
    看了《让子弹飞》,我看来看去,满屏就是两个字:野心! 
    “我既要站着,还有把钱给赚了!”这才是一个爷们说的话,既不放弃自己的坚持,还要得到人们的认同,眼光里四射的全是他心底里压抑不住的野心和霸气,这才是姜文,这才是中国电影的希望。 
    问问普通的观众,大陆的那几个知名的导演,不外乎就是张,陈,冯。其他的那些人,要么就是离普通观众太远,要么就是没气势,要么就是少些才华,还有一些就是太多的妥协,最后把自己都给妥协进去了。然而,对中国电影比较了解的影迷一定还在心里留了个重要的位置,大家等的,就是一声“放心吧”,随之而来是一声枪响,一声怒吼,最后我们等着他风风光光的坐在那张椅子上面,嘴角一撇,却霸气外露。如今能让我们这样心甘情愿并且踏踏实实去等的,也就只有姜文了。 
    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张了,他成了一名大型体操会演指导员,他的妥协已经吞没了他的坚持,跪的其乐无穷,可也把钱赚了。陈也不是从前的那个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力不从心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某些功能,更多的是艺术上的那份才华,就像一棵曾让人抬头仰望无比惊叹而如今逐渐衰败的大树,架子还在,但其内已腐,他想跪着,可是又放不下身份,于是就那么弯着腰,尴尬的赚着钱。冯还是那个冯,那却没有太多的惊喜,他可以躺着赚钱,让自己舒服,让观众也高兴,但永远无法让众人臣服。 
    还好,有姜文在。他并不固执,可又总能坚持住自己的套路。不服输,不认错,不谄媚,不妥协,却总能产生让人欣喜的变化,他就是来向人们翻译,什么叫TMD惊喜。 
    电影这东西,还是要按自己的喜好来评价的,毕竟专业影评人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专业的东西我写不了,所以我只能怎么想就怎么来。 
   《太阳照常升起》我没看过,也许看了我也看不懂。听说这部开头的配乐是沿用那部的,真是不错,曲调激昂,回味无穷,与匪气纵横的画面配合起来,天衣无缝。 
    在大陆的演员里,如果葛优说自己的演技排第二,那我想还真找不出哪个人配坐第一把交椅,当然了,以葛优的性格,他也不会说这么粗俗的话。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堪称完美,串联了姜文和周润发的表演,把一个猥琐,狡猾而又不失人情味的师爷演的极有厚度。 
    周润发有人说他演的一般,我倒是觉得挺好的,理解这部片子细节的人应该能分析出这位黄四爷的背景,他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恶霸豪绅,所以他口中不时蹦出的英文单词和身上散发出的那股贵族气质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周润发本身就很符合这种气质,演起来自然毫不费力,同样霸气十足,不输给张麻子。 
    姜武演的很好,而且这个人物寓意很深,值得好好回味。掌权的时候跟着恶霸为非作歹,眼看革命成功了,就带着人们起义,杀奔过去,而且冲在最前面,比谁都着急。 
    黄四爷的那位师爷设置的也很好,平时是看门狗加走狗,关键时刻变成了带路狗,可惜“革命军”不领情。一脑袋变成了孤魂野狗了。 
    小六子年轻气盛,完全脑袋一根筋,想的就是怎么顶天立地,不受冤枉,他就算不自杀,早晚也会被自己逼死。 
    那位县长夫人整个就是一女中豪杰,我管睡在我上面的是谁呢,只要是县长就成,而且还给马邦德捐官,多么大仁大义啊,当然了,她的动机绝对是为了她自己。 
    周韵演的那个角色其实可有可无,当然有了更好,重点是为了突出张麻子豪情中的些许温情,尽管这种温情只存在于一闪而过的眼光中,却无疑让张麻子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老二老三二男共侍一妇,有趣。 
    陈坤好像有点过火了,太用力了,跟这部电影一样,而且比电影本身用的力还多。过犹不及。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姜文扮演的张麻子了,有豪情,有义气,有本事,有背景,有想法,够爷们。虽然论演技姜文比不上葛优,但是单论这个角色,全中国也找不出比姜文本人更合适的演员了。粗犷中不失细腻,明明白白的眼神里又透着迷迷茫茫的无奈,全让姜文演出来了,当真男女通杀,男的看了钦佩,女的看了迷恋。 
    剧情很简单,有人评价说这部片子就是使出了吃奶的劲讲了一个屁大的事儿。好像“用力过猛”成了人们诟病这部电影的第一利器。我对太专业的电影技法不太理解,但觉得这是很难把握的,导演就像一个想方设法讨好女方的男人,你劲使大了,她嫌疼,你要是没劲,她又骂你神马玩意,不是个男人。所以,不高潮不行,观众们不爽。高潮太多了也不行,人们嫌累。像姜文这么有性格的男人自然甩开膀子,去他妈的,我干我自己的,爽不爽由你。于是,平时被烂片勾的饥渴的观众们满足了。于是,那些矫情的,自认为很有品味的专家们嫌疼了,嫌累了,于是开骂了,什么“法西斯”“独裁”“误导”之类的大帽子都开始往上扣了,就好似冷淡许久的闺秀,好不容易来了个争气的男人,诸事完毕,心底既满足又慌张,不骂两句怎么显出老娘的高贵? 
   电影本身寓意了很多,可谓到处都是,有人会说至于吗?不就是一部电影吗?至于啊,当然至于,因为他是姜文拍的,姜文又是那么喜欢玩隐喻玩意识流的主儿,你说他能不往这部投入了大量心血的作品中放些东西吗? 
   最后那段“起义”就不多说了,说多了容易出事儿,电影文学这类东西都是可注解性很强的,所谓“一百位臭皮匠就有一百个诸葛亮”,你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注入进去,这才有趣。只要不偏的太远就行。当然对于寓意的具体理解就见仁见智了。 
   “枪在手,跟我走!”我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段的时候感触如何,反正我自己是热血沸腾的不行了,联系现实想了想,更加热血沸腾,可惜,没家伙,现实中也没张麻子,有的是李刚,有的是复旦高材生,有的是千千万万个“黄四爷”。 
    反过来想,就算万事俱备了,什么都有了,就行了?人们会不会也像片中的鹅城百姓一样麻木不仁,其实答案不用想都知道,一定会的。姜文拍这段一定有批评的意思在里面,他在《鬼子来了》里就是这样,对国民性的批评毫不留情。鲁迅已死,但我们应庆幸,还有那么几个大胆的,有血性的人在奋斗,在对着镜子一次次的深思,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这个国家更好。 
    姜文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那份执拗和气势,在如此和谐,如此兴盛的,如此讲究教育意义的中国影坛,他偏要拍一拍模棱两可,引人深思的片子,某局的领导找不出毛病,人民百姓还看的其乐无穷,正合心意。这才是这部电影的最成功之处,众人各取所需,他姜文也心满意足,站在那儿,而且站的很直,最后还把钱赚了,把人心给收了,野心之大,当真如同太阳升起时的光辉,铺的漫山遍野都是。 
   影片中,张麻子枪响后的效果并不立竿见影,因为他要“让子弹飞一会儿”,顷刻之后,群马奔腾,气象万千。现实中,姜文很低调,他也许是在让自己的野心飞一会儿,而那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不知道,我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坐在那里,静静地等着,等着姜文下次来向大家翻译,什么叫TMD惊喜。 
 
这篇文章纯属个人想法,我穷酸学生一个,脸薄心小,时而发疯,写的水平极低,且偏向严重,见者莫怪,思想自由,思想自由,谢绝一切跨省和拍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