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一盏孔明灯
(2009-02-10 14:19:07)
标签:
孔明灯花灯烟花燃放爆竹文化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曾就上元灯节是不是古人的情人节和友人辩论过。我认为元宵节是古代男女约定俗成的相会的日子,即使没有定名,也有一点类似现代的情人节。君不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吗?
“月上柳梢头,泪湿青衫袖”有多少欲见不能时的思念,又有多少依依不舍时的酸楚。
我一直认为,元宵节是所有节气中最美的一个。不仅是因为火树银花不夜天,也不单是因为玩杂耍的女孩儿灵活的腰身。《大明宫词》中的太平轻轻的一掀,那个清秀俊逸的少年便俘虏了少女的芳心,那一刻,任烟花璀璨、荷舞翩翩,也不及轻轻的一句:小姐,你认错人了。
从此,我便对元宵节有了又一种独特的感受,是因为喜欢小太平天真烂漫的笑容,是因为崇尚那种刻骨铭心的真情,甚或是因为那种千古少有的奇遇,我不得而知。总之,我是真真的喜欢上了它。
小时候在家乡,一过春节,街上便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一直到过了十五。花灯各式各样,有八仙过海,有牛郎织女,有会动的,有会唱的。小孩子的手里挑一个小小的灯笼,和大人一起随着拥挤的人群慢慢移动。嘈杂的人群中偶尔会响起一声清晰的叫卖声:糖葫芦啦!于是小孩子便挣脱大人的手,可了劲地往声音传来的地方钻。吓得大人也顾不得观灯赏花,慌里慌张的赶忙去寻自己的孩子。
成家后,夫家这边元宵节没有点花灯的习俗,只是家家户户买来各色烟花爆竹,聚在一起燃放。每年也有政府出资举办的烟火晚会,那气势更大,花色品种更多,人们也都从四面八方赶了去看。
昨晚吃过饭,便和家人驱车往燃放爆竹的广场赶。街上早已戒严了,只得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随着人流步行往里挤。人,挤满了几道街,维持秩序的警察层层把守,不时对想冒犯禁地的人大声吆喝着什么。
烟火整整放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人们啧啧的赞叹声不绝于耳,照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巡逻的警车来回巡视。我的心也跟着绽放的烟花一次次沸腾,虽然这样的阵势丝毫让人感觉不出一丝“月上柳梢头”的诗情画意,可我还是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孔明灯……”女儿叫嚷着:“妈妈,我也要放”。
人群中,不知是谁点燃了一盏孔明灯,只一眨眼的功夫便升起很高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那孔明灯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一会儿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红点。燃放孔明灯的人,一定把自己的祝福写在了灯上,让它带给远方的人。我不知道燃灯者许下什么样的祝福,更不知道他要把祝福送到哪里,但我相信他在燃放的瞬间,眼神一定是专注的,专注得看不到漫天的烟花,听不到震耳欲聋的响声。
是啊,燃放一盏孔明灯吧!愿它,能为人们祈求来风调雨顺,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