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这样的林妹妹吗?
(2008-11-09 20:49:13)
标签:
思想空间精神世界一份烟雨于丹西湖文化 |
不知从哪儿读到一句话:“在今天,连有质量的感伤都变得奢侈了”。我记得是于丹说的,也似乎不是。其实,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句里的思想。
一个人的感伤变得奢侈,可能是因为时间,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很难静得下心来,闲坐窗前细品心情,梳理思绪。于丹就是于丹,她把一个“忙”字解释得这么雅致、经典。
可是,再忙碌的人,终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空间,也总会有休憩身心的时候,如于丹所说:“我会在杭州的西湖边连等几天,就为了等烟雨,西湖怎么能没有烟波呢?我也会在大海边等太阳,如果大海上没有波光粼粼那怎么能叫做大海呢?”她有心情去亲自感受唐诗宋词中的江南烟雨,也有时间去观赏海上日出。试想,烟雨缥缈的西湖边,一个口中吟唱着昆曲、腹有诗书、通晓古今的女子,怎么会没有一些缠绵悱恻的思绪,引发一段莫名其妙的伤感呢?
我并没有刻意要说于丹的意思,我只想说于丹,还有无数个如于丹一样的人,都是幸福的。他们有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也许忙碌的生活让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为春愁,为秋悲,为人喜,为己乐。可是他们的思想是独立的,灵魂是自由的,他们虽然生活忙碌,可心灵是快乐的。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没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空间。我想起上高中时,那时候,常和同学们议论在课堂内外偷偷翻阅的《红楼梦》,大多同学都说不喜欢林黛玉的性格,说她太过多愁善感,太过小性。每到这时,我便据理力争,不自觉地为林妹妹辩护,但最终是少不胜多,十七八岁的男孩儿女孩儿们,还是选择了朝气和阳光。也许还有马上就要踏入社会,需从宝姐姐那里学得一些世故圆滑的因素吧,他们还是把林妹妹丢在了冷清的潇洒馆。
我,自始至终是喜欢林妹妹的,我理解那种寄人篱下的感受,明白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时时分析研究,事事小心谨慎的心情,我更明白那份敏感、那份伤感,皆是一个纤弱的女孩儿在自保其身的情况下不自觉的一种反应。可是,很多人,却剥夺了她的这种权力。我不知道如果黛玉生活在今天,她是不是要为了迎合大多人的口味而变得宽容大度,阳光开朗,是不是会因为讨人喜欢而失了那一份真,一份纯,成为一个无思想,无自尊,逢人便开口大笑,见人便点头哈腰的女子。
如果才思敏捷的林妹妹,利用凝神静思,挥毫泼墨的时间,走出潇洒馆,带着一脸没有内容的笑,逢人便说:从此之后我不再敏感、任性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这些句子我是断不去吟了。我想,那些因不喜欢她的性情而讨厌她的人们,是不是会用眼乜斜她一下,冷冷地说一句:“行,有进步,以后继续改正”,林妹妹也因得了一点好脸色而喜不自禁,毕恭毕敬地对那人点头哈腰:是,是,是,大爷,以后我继续改。
如果曹公在世,不知会怎样捶胸顿足、痛哭流涕,一个集天地之精华灵气,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华横溢的绝顶女子,在外来因素的淫威下,就这样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那独衷情于她的宝哥哥,可能会生出另一种感慨:女人,原来也是泥做的啊!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林妹妹也绝非此无思想无灵魂之人,她也不会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为了博人气而成为一副空皮囊。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无论多么恶劣,生活的脚步不论多繁忙,只要有一个独立的思想空间,自由的精神世界,他就是快乐的。因为他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能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虽然命运的道路上有艰难困苦,但是他的思想在闪耀,灵魂在歌唱,他会轻松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一切,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我自己的,我的身体,我的时间,我的思想,我的灵魂,都是我自己的。
可是,一个没有思想和精神自由的人,他的人生会是怎么样的啊。也许,他生活在富足的环境中,也许他的眼前总是鲜花和彩虹,可是,他却没有主动去享受这些的自由。那时,再鲜艳的花朵,也会慢慢枯萎;再美丽的彩虹,也会逐渐失去色彩。
人,如果没有时间让自己伤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伤感的权力,没有可以去伤感的思想和灵魂。
(只是个人一时感受,写后没有仔细修改,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朋友们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