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言碎语话心情

(2008-05-11 12:37:58)
标签:

博主

闲言碎语

砖头

圈子

博文

每日看到博友的问候和祝福,特别是看到文字后面叫好的评论,就不免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其实也就是自己的那点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已。人就是这么可怜,总是要找点让自己骄傲的理由。

昨天下午,照例打开博客留言和评论,忽然一条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本来是想来一砖头的,因为当时只看到了前一段话,后来看看,思想的一种升华,更是一种悲哀和无奈!我一看便知来者不凡,便去他博中回复到:呵呵,欢迎砖头啊,可以让我清醒,可以让我成长,呵呵!

他在我的留言中回复:呵呵,只要你不介意,随时一砖头!感谢雨大大来访!接着便开始行动了。他去我的博管看了我的几篇博文,然后就开始拍砖了。“‘日日消磨肠断句,何时月华满荷塘。’此句何解?与前句的情景完全不符,难道是以对比来衬托?‘尺牍与谁相寄’此句似乎有待推敲!”“一直都很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人拿“母亲节”来说事,这样一个节日如此重要么?从小到大,没给母亲买过一样东西,更别说那传说中的康乃馨!这次去北京,临回来时想给母亲买一双软底鞋,打电话给姐姐,才知道母亲脚有多大,而且,母亲脚上是长鸡眼的,因此,鞋子终究是没买成——买回去母亲也不一定能穿上!”“不送东西,并不是说不爱母亲,相反,我之爱母亲却是家中兄弟姐妹无人能比的。至于其中种种,不足外道。母亲并不美丽,有的,只是劳动人民那特有的被岁月摧残的容颜,有段时间,我也讨厌父母出现在我的学校、出现在我的生活圈子,或许可称之为厌恶,亦可称之为虚荣。那时,我才上初中。与博主儿女此时年纪相仿。今日看到博主对儿女如此教导,却也汗颜,却也敬佩。因为当时并没有人教导我去顾及别人的感受,没有人教导我要屏弃攀比。而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现如今,只是看到母亲步伐蹒跚,日趋佝偻,看着母亲日渐衰老,总是有种别样心情在心头,那是子女对母亲的爱,发自心,止于口。相比来说,博主似乎应该原谅你那可爱的女儿,因为她比我们幸福了很多,很多。 形式或许很重要,父母会为了我千里之外带回的一盒月饼而念叨几日,但是,心中放不下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我们要感恩,何必要在乎是哪一天?何必执着于一束花?切勿‘子欲养而亲不在!’”“感觉很怪,文字前后不搭调!‘现实就是这样无奈,生存的本能活生生地扼杀了欲望,机器的轰鸣怎会是温婉轻柔的弦曲?烽火连天,千军万马中,又怎容伊人红妆?’这段话有何用?把你前后的意境破坏无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梦,只可惜的是,能坚持与否?”“我说你怎么老是等我的砖头!看了此文才发现与博主是如此相象,相比来讲,我是不喜欢把日记这类的东西放到我的博客里去,那样杂之又杂。虽说无人来观阅,但也怡然自乐。每每写出一篇文字,我总是随手一丢,过几日/月再回头观看,揣摩自己当时的心意。当然,也有不排除我酒后涂鸦,回头望之,可笑,又不忍删去,只能巴巴的当个鸡肋供起来,自作自受!在我看来,是空虚后选择了文字,文字只不过是我们这种所谓的写手打发空虚的一种手段,如没了文字,或许我们有了音乐,如没了音乐,或许我们有了旅游。种种,只不过如英雄人物,在特定时间与特定地点出现而已,不用在乎出现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他出现了就好。文字,恰恰就是在我们空虚时出现的。博主何必在意这些东西,有文字不就得了?自己偷着乐吧!”

最后,他发来一段留言:本来寻思着给博主几砖头的,但转来转去,有的只是感言,很少如此认同一个女子,今日让我这井底之蛙开了眼界。因加班,时间仓促,不能一一拜读,但仅仅几篇文章却也让我感触那博主那细腻、婉约的文风,那洞彻人心扉的敏锐,如有机会,愿结识一下博主这位河南老乡!

我并不是要在这里炫耀有人这么认真地读我的博文并予以评论,只是在众多的评论中发现它,确实让人感动。开了博客,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圈子,加了圈子就免不了有圈子的加精语言。其实,对这样的加精评论,我想每个人都多少有一些看法和意见,但这确实也是圈主和管理员的无奈。我想,很多博友也都想从诸多的加精语中找寻哪怕一条用心写的评论,何况是这样发真挚的评论啊!

以前,在评论中看到一两处不和谐的音符,就会怒火中烧,不单立马删除,还欲上门去理论一番。慢慢地才明白自己的幼稚可笑,不说我们无名的草根,就是名人名博就能做到尽善尽美吗?听到一两个不同的声音,不单是正常的,而且是幸运的。之所以幸运,是因为留评论的人肯定是用心细看了我们的文字,然后浪费自己的时间来细心地评论了。试想,我们的文字能有人如此细阅,如此评论,不是幸运吗?何况,欢呼声只能让我们骄傲自满,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让我们冷静地审视自己,从而进步成长。

后来,我也细看了他的博文,没有浮躁,没有做作,也是用心灵在写文字的人。我们彼此加了好友,他也加入了我的圈子,也是他唯一加入的圈子。

现在想想,如果我不能容忍这样的评论在博中出现,删除后去找博主理论,肯定会闹得彼此不愉快,可能成为陌路人,成为仇敌也说不定。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们要学会听不同的声音,不是所有的意见都是恶意的,要学会冷静,有时候看似敌对的双方却能成为好朋友。

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恩
后一篇:雨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