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失了美德和良知

(2007-09-14 13:45:15)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孝顺,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经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曾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岁月,“百事孝为先”不知让多少人感恩父母,以身事孝,舜帝孝感动天,文帝为母亲尝汤药……这些古代赞颂孝道的故事也被人们历代传诵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在钱权的利欲熏心下,这些故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看到了太多子女因争财产和父母反目成仇,弃父母于不顾的现象。
    前日去外面办事,路经一农村的街道,路边上的一幕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大堆的玉米旁,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在费力地剥着玉米的外衣,她瘦的可怜的身子在大堆的玉米旁边,竟让人看了不禁一阵心酸。停下车和老太太唠起来,她言称自己已经八十多岁了,眼睛也看不太清了,耳朵也听不太准了,家里还有一个老伴,每日都是她们两个一起帮衬着做一日三餐饭。
    仔细地看老太太,她的眼睛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总是睁开一道细细的缝,里面却一直往外淌泪水,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痕,褐色的老年斑让她的皮肤看起来更加焦黄,嘴里已经没有一颗牙齿,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咀嚼饭菜的。
    一边的一个中年妇女给我们讲了老人的故事,原来她是有三个儿子的,可是因为分家产时三家的争闹,现在三个儿子和儿媳几乎和老人断绝了关系,两个老人的生活儿子们几乎不管不问。老人生就勤快,看到谁家有活干,就去帮忙做事,因此邻居们也都会多多少少拿出自家的粮食来接济他们。老人的女儿倒是常来看他们,只是嫁出去的姑娘终是泼出去的水,也不能时常守护在老人的身边。
    听着她的故事,我们同行的人在对老人表示同情的同时,也痛恨她的三个儿子,不知老人瘦小的身躯,在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是怎样把她的三个儿子抚养长大的,不知她是用怎样一种力量为儿子们盖好娶妻的新房,买来娶妻的嫁妆,我想老人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和那佝偻的身子,也许是最好的见证吧!
    可是,能有什么原因让儿子们这么记恨自己的父母,竟然对他们的生存和生死无动于衷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分家产时稍有的不公平吗?在农村,在那样的家庭,即使是有偏向,又能有多少财产可以去争呀?难道我们活在世上就是靠父母传承下来的那廖廖无几的财产生活吗?难道父母只是为我们创造财物的工具吗?
    如果是儿媳们不孝顺公婆,而三个儿子能秉承孝道倒让人少些愤恨,毕竟公婆没有生养她们,可是这三个儿子哪一个不是父母的血肉呀,哪一个不是父母靠从牙缝里挤出的口粮喂养大的呀,哪一个不是父母倾注了心血精心呵护着成长的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自己的老人,让他们伤了身体,又伤了心,又伤了几十年的养育情呀!
     舜帝虽遭父亲继母多般毒害,可是依然对他们孝敬有加;汉文帝贵为一国之君,仍在母亲床前衣不解带侍奉三年,每次汤药必亲尝再为母用。君王尚能如此,何况我们凡人?真的希望那些被利欲熏心的人,能驱散蒙蔽心灵的阴云,看到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把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孩儿抚养成人的,那样,也许,可能会唤醒那些沉封的人性和良知,会让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享受儿孙绕怀的快乐,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