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缅斯克庄园(Kolomenskoye
Park)与女皇村庄园相距很近,两者都在莫斯科南部的莫斯科河西岸,乘坐地铁2号线两者只相距三四个站。关于庄园的中文名字,有旅游攻略上叫科洛姆纳庄园,这个叫法应该跟旁边的科洛姆纳镇有关(2号线在这的地铁站叫科洛姆纳站),但实际上庄园的俄文单词(Коло́менское)跟科洛姆纳的俄文单词Коломенская)有区别。有的攻略上又叫卡洛明斯克庄园,这个接近音译,也比较接近庄园里指路牌上标识的中文名“客罗缅斯克“。而一般音译字很少用“客”,所以我就把它换成“科”,叫科罗缅斯克庄园。还有翻译成“科洛明斯科耶”,像是根据拼写音来译的。庄园应该是沿袭历史上的叫法,现在叫公园更合适。
升天大教堂(Church of the Ascension),是庄园里现在存最早的建筑。
升天大教堂位于庄园里的莫斯科河堤岸上,建于1532年,全用白石头修建,当时是为纪念期待已久的王位继承人诞生,这个王位继承人就是后来的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Ivan
IV Vasilyevich),又叫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或者恐怖的伊凡。因建筑风格的外形,有个非权威的名称叫“白柱”(White
Column)。教堂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堂前是一大片空地,这里就是庄园里的升天广场(Ascension
Square),而大致在我拍这张照片所站的位置,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宫殿旧址。
这张照片里的升天大教堂外形更贴近“白柱”的叫法。

升天大教堂及旁边的建筑,中间蓝色屋顶建筑是圣乔治胜利教堂(St George the Victorious
Church),旁边的塔楼是圣乔治钟楼,右边尖塔处是沙皇庭院(The Tsar's
Courtyard)的前门,也是庄园的咨询处(information desk)。

不同角度的升天大教堂。这张照片中左边塔楼及旁边的蓝色屋顶建筑是圣乔治钟楼及圣乔治胜利教堂,中间的尖塔处是沙皇庭院前门。
圣乔治胜利教堂(St George the Victorious Church),16世纪的建筑。
升天大教堂前的古炮,方向对着莫斯科河对岸
升天大教堂前的秋色与古炮
升天大教堂旁的莫斯科河畔风光

升天教堂前的绿地广场,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宫殿已不复存在。
庄园里的莫斯科河河畔风光,在升天大教堂旁边。最后一张是莫斯科河对岸。
庄园里的莫斯科河河畔秋色
庄园秋色
庄园秋色,美丽如画。
庄园秋色
庄园秋色

喀山圣母大教堂(Khram Kazanskoy
ikony Bozhiyey Materi v Kolomenskom),位于庄园的沙皇庭院(The Tsar's
Courtyard)里。
该教堂建于17世纪中期,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Alexey
Mikhailovich)宫殿里的家庭教堂。教堂中央神坛是17世纪俄罗斯人的主要圣殿之一的喀山圣母殿。
沙皇庭院(The Tsar's
Courtyard)的前门,建于1672-1673年,也是庄园的咨询处(information
desk),位于喀山圣母大教堂与升天大教堂之间,这是在院子里朝着升天大教堂方向拍摄,穿过门就是升天大教堂。
救世主门(Saviour Gate),也是沙皇庭院的后门。
沙皇庭院里的小道(Linden
Alley),1825年,这条小道与亚历山大一世的国王宫殿一起建成,小道连接庭院的后门和前门,通到升天广场。
彼得一世小屋(Peter I Cottage,or House of Peter
I)或者叫彼得小屋、彼得大帝的小屋。
这栋房子原本建在俄罗斯北部北德维纳河(the Northern Dvina River
outflow)的圣马克岛(St.Mark Island)上,靠近阿尔汉格尔斯克(
Arkhangelsk)。沙皇每年要在那里住两个月,以监督Novodvinsky的设防及战舰的建造。1934年房子才被整体搬运到此。据说彼得小屋是在莫斯科能看到的彼得一世唯一住处。
彼得小屋前
小屋前的彼得一世雕像。
彼得小屋前的锚
庄园里的波罗维茨女人雕像(Polovtsian Woman)
实际上这尊雕像是一个坐着的、戴着头盔的男人,手里捧着一碗神圣的饮料。这种雕塑在俄罗斯南部的游牧部落里比较常见,一般放在坟堆上。
左:废除农奴制的纪念柱,是莫斯科几个地方的农夫为了感谢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而竖立的。1980年运到此处。
右:请愿柱(Petitions Column)(庄园里路牌标识为“投诉柱子”)
该柱靠近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the Tsar Alexey
Mikhailovich)旧宫殿(已被拆除)的正面,传说向沙皇提出的请愿和抱怨都会放在这个柱子上,沙皇的命令也会放置在此。
沙皇庭院里的建筑遗址,庄园简图中标识为Food Yard and Bread yard
Foundations,应该是食物与面包房的遗址。在进入沙皇庭院后门的右侧。

画中的十七世纪木宫殿(Wood Palace)。
木宫殿旧址在喀山圣母大教堂的对面、请愿柱旁,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宫殿,建于1667
-1672年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殿年久失修,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愿意把这里当作她莫斯科的居所。于是在1767年下令拆除木宫殿,并于1768年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更现代的砖石结构宫殿,这个砖石结构宫殿也在1872年被拆毁,现在仅存几个门和外围建筑。
不过幸运的是,木宫殿的详细建筑图纸等文件被保存了下来,根据保存下来的文件,莫斯科政府在2010年重建了一座新宫殿,新宫殿在庄园的南部区域,就是下图最右边的那栋建筑。

科罗缅斯克庄园俯瞰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去了沙皇庭院、彼得小屋、升天教堂及莫斯科河边,也就是途中红圈标识的区域。地铁站在简图的左下角方向。图中最右边的建筑是根据木宫殿图纸资料重建的宫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