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a
Mahal印地语意思是风之宫殿,位于斋浦尔Tripolia Bazar路与Johari
Bazar路交界处的西北角,在城市宫殿东南,从城市宫殿步行过去几分钟的路程。宫殿1799年由普拉塔普·辛格 (Pratap
Singh,1778-1803)王公修建,设计师叫Usta Lal Chand。

风之宫殿的标致性外墙建筑,这里是宫殿的背面,正面入口在另一面一条不起眼的小道上。
风之宫殿在设计上借用了印度教克利须那神(Krishna)王冠的形状,它独特的五层建筑外观跟蜂巢也很像。风之宫殿五层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楼叫Sharad
Mandir(沙拉得庙),举行秋季庆典的地方;二楼叫 Ratan
Mandir(拉坦庙),基于墙上耀眼的玻璃而得名;三楼叫Vichitra Mandir(维齐塔庙),是王公祭拜他的女神Lord
Krishna(克利须那神)的地方;四楼是Prakash Mandir(普拉卡什庙),两边各有个开放式的阳台;五楼叫做Hawa
Mandir(哈瓦庙),名字跟整座宫殿被命名为Hawa Mahal有关。

风之宫殿外墙,突出的悬挂式阳台叫Jharokha or
Jharoka,这种样式阳台在印度建筑风格中经常用到,特别是在拉杰普塔纳(Rajputana)、莫卧儿(Mughal)、拉贾斯坦邦(Rajasthani的建筑风格中。风之宫殿的所有阳台带有953个小窗户,窗户上有错综复杂的窗格,这些窗格的起初意图是允许王室的女人们在窗户内窥视外面的生活情景,而她们自己则不会被别人看到,这样也就遵守了严格的身闺制度“purdah”(遮面)。通过错综复杂的窗格设计,在高温的天气里还可以通过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给室内提供凉爽的空气,使室内凉爽,能起到类似空调的作用。

风之宫殿的入口。外国游客门票50卢比。

风之宫殿院内。

风之宫殿院内。风之宫殿包含两个小院。

风之宫殿主楼二楼。

风之宫殿主建筑的正面。

风之宫殿院内。

风之宫殿,图中游客下面的建筑将两个小院分隔开来,连接两个小院的是白色门廊,门廊上面的亭子有五个间隔。

风之宫殿主楼四五层。

风之宫殿内部。

宫殿内的彩色玻璃窗。

从这张照片看,简塔曼塔天文台观测塔离风之宫殿很近。
亭子里的五个间隔被游人发现是个留影的好地方。

风之宫殿主楼上,在正面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城市宫殿的Chandar
Mahal和简塔曼塔天文台。远处右边的那座比较高建筑是城市宫殿的Chandar
Mahal,左边三角型建筑是简塔曼塔天文台一个观测塔。远处山上是老虎堡(Nahargarh Fort)。
还可以看到远处山上的老虎堡(Nahargarh
Fort)。左下角是城市宫殿的Chandar Mahal。

风之宫殿主楼向背面东南方向看到的塔。

透过风之宫殿具有标致性那面墙的窗户向东看到的一群古建筑。

透过风之宫殿具有标致性那面墙的窗户向东俯瞰斋浦尔城市面貌。

风之宫殿主楼上俯瞰下面的Tripolia Bazar路与Johari Bazar路交叉路口(东南方向)。

风之宫殿上俯瞰斋浦尔,这里是风之宫殿的西南方向。

风之宫殿主楼上俯瞰斋浦尔,这里是东北方向。照片中塔所在的位置也是一片古建筑,从地图位置上看应该是Bhatt Raja Ji Ki
Haveli.

上图中的Bhatt Raja Ji Ki Haveli建筑近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