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庙,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于秦汉,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岱庙内碑碣林立,今存历代碑碣时刻30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院内古木参天,以“汉柏”、“唐槐”为胜。岱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岱庙正门 - 正阳门

岱庙里古老的枯柏树和石碑

岱庙里的古亭子,很多地方都褪色掉皮了

岱庙里的古建筑
这是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所立汉柏图碑,为乾隆皇帝御制。碑中画的是下面的汉柏
汉柏连理,或者“连理柏”。相传是汉武帝刘彻亲手所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西侧树干腹中曾被火烧,已枯死多年,东侧树干仅靠北面32厘米的树皮顽强生长。此柏为岱庙标志性景观之一。
汉柏及岱庙里的“第一山”,写的不怎么样,不连贯,不过听旁边团队的导游说,主要体现在“一”字上。
岱庙里的碑墙

岱庙主体建筑
-
天贶殿,创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为宋真宗答谢天帝赐“天书”所建,“贶kuang”即恩赐之意。殿里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现在殿的正门用一个功德箱拦着,要进去参观的话从旁门进,不过有工作人员在那把守着收钱,进殿要穿他们的鞋套,收费一元。
天贶殿前的露台为宋以来帝王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东西碑亭内置乾隆皇帝的御制碑。天贶殿于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御碑亭

岱庙后院东侧的“铜亭”,又名“金阙”,铸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

岱庙后院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铸造。原在天书观(泰城上河桥北首)。抗日战争时期天书观被毁,铁塔也惨遭破坏。1973年移此。

岱庙城墙上及正门城墙上的吉祥如意钟

汉画像石


岱庙里的泰山经石峪刻石,原刻石位于泰山经石峪,刻于北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磨牙刻石。经文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隶书为主。此组刻石选取经文中的精华段落,共摹刻经文167字。“高山流水”、“梵呗清音”、“经正”等题刻均摹刻经石峪附近题刻。
捶丸运动雕像。捶丸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因其规则、形式与近代的高尔夫球运动相似,被誉为在“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

唐槐抱子。唐槐像汉柏一样,倍受人们的称赞,上至帝王,下至文人墨客,多有诗文留存,但至民国时已奄奄一息,最后枯死于1951年,后来人们在唐槐的空腹内又植入了一株幼槐,形成现在的“唐槐抱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