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片羽飞墨
片羽飞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08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未能及时结题的五种原因分析

(2010-06-23 08:46:38)
标签:

课题

结题

原因分析

教育

分类: 教学在线

 http://s3/middle/4b914a83x89aa44a94592&690

          首届课题研修班会场

http://s7/middle/4b914a83x89aa458ccba6&690

         观看课堂教学视频《乡愁》

   

    做课题,如做人。

    人来到世间,事先务必得到政府的准许,课题想要面世,同样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印章和领导的签字。想当初,为了能生就一个课题,主持人是煞费苦心,在构思方面使出浑身解数以求获得评审专家组的青睐。等好不容易盼到了立项,着手深入研究时,才发觉可行性方案中的洋洋千言不时地遭受到现实的冲击。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究其尴尬之境遇,这里做出五点分析,以追探课题未能及时结题的原因之所在。

    一、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受不住现实的推敲

    为争取能在更高级别的科研机构立项,课题设计者过高地估计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从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设计。比如,编写教材读本,摄制录像课,一把最时髦的景致兜进方案里头予以包装。教师的这种期望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成果是做出来的,别人有的,我们不但要有,还要做得更有深度,更有嚼头。

    而摆在眼前的事实,课题组的教师本身课务繁重,时间与精力都有所限制,大多还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力支撑,传媒设备还差强人意,如此强势出击,夸下海口,泡沫满身的课题组能结出累累硕果吗?

    二、立项课题数量过多,课题督查不到位

    想当初,从不打击一线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角度出发,能立项的就立项,上级不能立项的下级已立项(层级推荐制)。可是,临到后来结项的日子,不能结项的课题总是未能如研究者所愿,理由很简单,拿不出丰富的材料,出不了像样的成果,缺乏一点学术味儿,草草的几份材料那可万万过不了关的。

    负责部门一年两度的操盘,把科研成本一味地任由一线老师来承担确实有点残忍。残忍的背后,作为上级主管科研部门,是否有责任与义务对属下的课题予以督查指导,如果能针对不能结项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能及时提醒,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至少可以免去无谓的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看了不少的夭折的课题之后,油然而生发出对实权在握的专家评审团的另类看法。

    两年之前,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一份发自英国的关乎外白渡桥(建于1907年)的“体检通知单”,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当然,英国设计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苏州河上的这道风景又能靓丽50年,我们在欣赏之余,能感受到责任的伟大。

    如果来一个电话,哪怕是几句话,或者发一个邮件,哪怕就几十个字,我们做课题的一线教师都会感受动得热泪盈眶,多多少秒也能激发出研究的斗志与激情出来。

    三、主持人的学识与能力

    某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规定:由多人参加的课题必须注明承担人,承担人仅限填报一个。申报书须由承担人签名报出。申报人应是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否则,须有两名高级教师的书面推荐。因特殊情况确实找不到两名高级教师作推荐人的,可由两名一级教师作推荐人。

    琢磨一番,见到针对承担人的界定,考虑得甚为周全,人尽其才,不能一味地以貌(职务)取人,芸芸众生,只要有志者,感兴趣,都是可以入行的。

    入行的门槛降低,引发出了很多争议。因为,课题不需花什么钱,课题结项,教师得利,学校得名。课题研究的空间很大,因而对主持人的要求,没有特别之处。再说,现实总是时不时在捉弄自己,课题组的合力难以形成,要不就是挂名的领导,要不就是好得不得了的同事,在职务和情感两个方面考虑得是很周全,但是动手的功夫却时不时给主持人以莫大的考验。领导水平高勿庸置疑,可是领导总有忙不完的事。同事感情好,但感情并不能与行事风格简单地画上等号,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典故在历史上就有不少。

    四、经费筹措的尴尬境遇

    没米下锅的课题组层出不穷。教师搞研究大部分是自己出钱,或者说,教师负责大半的科研经费。作为学校的科研经费本身有限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如果脸面厚一点还倒划算,向领导多请示,领导给弄烦上来,经费筹措终究有了着落。如果没有多大声音,就让它自生自长,反正这也碍不着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

    课题是教师的需要,学校鼓励但缺失奖励,这种现状普遍存在于校园之中,课题的可持续发展恐怕仅仅是一个幻想而已,这是课题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校长的喜厌能决定学校的科研氛围,关键要看校长对课题感不感兴趣,或者说,校长本人是否已经或正在研究课题,是否有切身体会。

    五、迁移不够 资源与成果共享不充分

    其实,一个学校教师所做的课题数量,在目前的科研潮流中,是不会少的。但为了做课题而去研究,去开展活动。难免有一些的研究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相去甚远。但为了本课题的研究而构筑壁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单拿一所学校来说,课堂没有太多个性化的东西,能“标新立异”的少之又少,学校突出反映的问题也是一些共性的话题。有一些问题恐怕研究出了一点儿成果,因为没有及时得到转化,大家各干各的,因为缺乏信息上的沟通,没有做到成果的共享。  

    尤其令人闹心的是,一个课题组开展了一项活动,比如,在同一个班级做调查实验,不出一个月,第二个调查组又进驻该班了。问卷除了课题的名称有所不同,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只可怜了我们的学生,又得随课题组的意愿再来一次单调的民意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