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英语文化 |
语法翻译法对我国英语教学中是否过时了?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同说英语的外国人进行一般性的语言交谈,而是要把中国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介绍给国外,把外国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介绍给中国,起到真正的国际交流的桥梁作用。
翻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单词不能表达思想,只有句子才能表达思想,文章能表达完整的思想。单词只是组织句子的重要要素,如果只孤零零地掌握单词,不会组成句子,也就是不能去表达思想,单词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语法是组织句子的规则,不掌握最基本的语法规则,有如何能组织句子呢?由于两国语言之间的差异,加之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英语单词的同义词不等于是汉语的等义词,只有真正理解句子才可能翻译出来。有人说:“用英语解释懂了这句子的意思,而译不出汉语。”我曾向已故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教授请教过,并且表达了我自己的观点:“英语解释只是同义词的解释,英语的同义词不等于等义词,翻译有其技巧性和艺术性,只要真正的理解了,根据两国语言的特点就能翻译出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正确句子”。许老说,“对,哪有用英语解释懂了,而译不出汉语来的道理,这说明他还是不懂句子的真实意思。......”。许老也说过:“......我完全用英语来讲解英语诗歌,我也讲不透......”。
婴儿不具备语言能力时已经有了思维;聋哑人没有语言,但是他们有思维。从上面的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的思维先行于语言;那么,一个已经形成了中国式思维方式的中国人又如何能用英语思维呢?当我们看到“书桌”,首先大脑中反映出来的是汉语“书桌”两单词,随之反映出来的是英语单词“desk”;一旦达到非常熟练时,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替就能达到几乎无间隙。一个英语学习者每天看到的汉语内容能马上在他脑海中反映出相应的英语内容,他的英语水平就达到了一定程度。如果说,学习一种外语就需要用哪个国家的思维来学;那么,一个人一生中要学多国语言的话,就需要用多国人的思维来学,那此人的思维不是就乱套了。
由于中国人受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影响,难免出现不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也就是“中国式英语”,实际上解决中国式英语的法宝有两个:一个是词序的排列,另一个就是英语习惯的词语搭配。词序实际上就是句子成分所处的位置,掌握好符合英语习惯的成分词序是避免所谓“中国式英语”的法宝之一;英语中有很多固定的,这种搭配关系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义搭配”,语法搭配如:depend(v.)on 依靠 ;词义搭配如:strong tea浓茶;掌握好符合英语习惯的词语搭配是避免所谓“中国式英语”的法宝之二。
1985年《英语世界》杂志在94页登载了“外语教学必须通过本族语言来进行”一文的编者按:“本文主旨为本族语先入为主,牢记在心,成为人们生存的一部分,外语学习者不可以外语思维,现代语言学家如Palmer等人提倡的直接法,违反认识规律,不能盲从。厦门第二中学英语教师吕良德同志于今年3月16日应邀至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语言文化交流大会上宣读此论文,获得好评。大会认为本文水平高(excellence),对全世界与会者有特殊价值(special to the other participants from around the globe)。本刊现予发表,供研讨。— 编者”
语言由词块和语法规则两部分内容组成的,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作用,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
那些学习“许国璋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