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园林特点及影响

(2007-04-19 18:18:49)
 拙政园介绍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冠。
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
拙政园的特点: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
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类建筑皆临水而立,亭台楼阁倒影水中。 
。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http://t1.baidu.com/it/u=875073042,3320661738&gp=40.jpg
留  园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狮子林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的主要特点
1.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2.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园因寺而闻名。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如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即便狮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3.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信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在中状元后,重修府第,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4.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的产物。
    狮子林自元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得现光辉。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占地面积1.1公倾。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移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沧浪亭古朴幽静,在苏州诸园中别具一格。苏州园林大都以高墙四围,自成丘壑。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园而出,流经园的一半。此种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沿水傍岸装点曲栏回廊,布置假山古树,临水山石嶙峋,其后山林隐现,苍蔚朦胧,仿佛后山余脉绵延远去,体现出该园苍凉郁深、古朴清旷的独特风格。
http://www.2500sz.net/news/other/2005/12/7/11-15-55-1351-2.jpg
 

    沧浪亭的内部,以一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体,建筑环山随地形高低布置,绕以走廊,配以亭榭。山体东西隆然而卧,用黄石抱土构筑,是土多石少的陆山,山上石径盘回,林木森郁,道旁箸竹被覆,景色自然,具有真山野林之趣。山顶,有小亭一座,名“沧浪亭”,亭为四方形,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山野气氛极为协调。亭旁大树数株,均为百年之物。亭柱上镌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是后人集欧阳修与苏舜钦的诗句所得。隔水远望,亭檐飞出于复廊之脊之上,高逸遁远突兀,高逸遁世之意油然而生。
http://www.2500sz.net/news/other/2005/12/7/11-15-55-1351-3.jpg
 

    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北临水溪,南傍假山,曲折上下。廊壁置漏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沟通了内山外水,也使一湾清流与假山远峰映照交融,特具苍古自然之美。沧浪亭的漏窗式样颇多,无一雷同,分布在国内各条走廊上。花纹图案变化多端,含蓄精巧,使国内园外似隔非隔,苍山碧水欲断还连,造成面面成景,处处有情。
沧浪亭的廊迤逦高下,把山林池沼、亭堂轩馆等联成一体,既是理想的观赏路线,又是连接各主要风景点的纽带和导游线。
http://www.2500sz.net/news/other/2005/12/7/11-15-55-1351-4.jpg
 

    复廊西,有一座四面厅,名面水轩。长窗落地,傍水而筑,作为复廊衔接的转折和收头。轩的北面,假山壁立,下临清池;轩的甫面接近沧浪亭,古木映掩,是品若赏景的绝好地方。
复廊东面尽头,为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建于水边石台上,名观鱼处,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之意。水亭位于北部水面最空阔处,介乎于山崖水际之间,两侧景观对比强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明道堂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面阔三间,为文人讲学之所,在假山古木掩映下,显示出庄严静穆的气氛。

    见山楼位于园林最南端,建于假山洞屋之上。上下两层,飞檐翘角,砖砌坐槛上嵌有梅形花墙洞,高旷清爽,结构精巧,为一座别致的楼台。

    五百名贤词面宽五问,当中三间为堂。东、西边间为侧室。祠内壁上嵌有594方历代人物平雕石刻像,形成一处蔚为大观的肖像画廊,堪称姑苏一绝。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品尝沦浪亭,四时景观皆有佳致:春坐翠玲珑赏竹;夏卧藕花小榭观荷;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更有假山、花墙、碑石三胜,为古园凭添了无限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