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是为本文题记
http://s15/middle/4b90b8bdta04ec0dd443e&690
那是大上海,中国公学的一间教室里,满室学生眼睛亮亮地等待先生的到来。先生来了,罩一件半新不旧的蓝布长衫,十分钟没有讲出一句话,一刻钟便把一个小时要说的话全说完了。小学文化当大学老师的先生,第一次讲课就陷入窘迫。诚实纯朴的先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而台下坐着的眸子最亮的那个人,正是她,刚从预科升入大学部一年级的学生,中国公学学生们公认的校花。
沈从文。张兆和。这便是他们的初相识。
1933年,张兆和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她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结果张吉友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在给沈从文回复喜报时,兆和的电文是: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是中国第一条白话文电报。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京结婚。
在婺源,看到徽派建筑就会想到合肥四姐妹,而看到小酒馆就会想起沈从文。査记酒坊是婺源最为有名的一家酒坊,店面朴实,专卖自酿的酒,其中低度数的米酒和果酒居多。这些酒大多有个好听的名字:青梅酒,猕猴桃酒,而我最喜欢的,是那只有8度的“桂花冬雪酒”。
放在细长的竹筒中,40元一斤,价格不贵,入口香醇。桂花的清甜和发酵的米香糅在一起,用祖师奶奶张爱玲的话讲,是“甜而稳妥”的记忆的味道。
于是在江西的行程中,我几乎每天都醉心于寻找査记酒坊,找到必进,进门必喝,喝酒必点桂花冬雪酒。一路上,念念叨叨的永远是“喝一杯吧”、“喝一杯吧”,彷佛一个无酒不欢的醉鬼。
其实,我只是醉在了那段往事里而已。
——谁与我一道,喝一杯甜酒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