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有些经验是共通的

(2010-06-07 12:45:56)
标签:

人物访谈

嘉宾

人生哲理

职场智慧

杂谈

    主持高端访谈节目的一个好处是,有机会近距离地聆听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和心得,并在发问中及时互动,掌握许多第一手的信息,透彻地了解他们的成功历程和价值取向。

    对于一个刚刚年满25岁的女孩来说,这,无疑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而连续采访的嘉宾多了,会发现虽然他们性别不同、行业各异、年龄有别、出身迥异,但总有些见解和经验是共通的。

    比如最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在一个地方呆多久发现不适应就需要跳槽了?”

    这个问题,李国庆回答过,王丽回答过,沈皓瑜也回答过。总结起来,他们的观点基本是:至少要呆够2到3年——忠诚度太差、跳槽太频繁的员工,是不会被企业所欣赏的。

    又比如关于婚姻家庭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夫妻收入差距在多大之内是可以容忍的?”

    这个问题,金韵蓉回答过,陶思璇回答过,苏芩也回答过。在传统的价值观里,丈夫应该比妻子收入略高。现下人们观念略微进步,妻子收入超过丈夫不是不可以,但差距也不可过大。几位嘉宾给出的数值都在两到三千元。

    而有些理念是不同嘉宾会不约而同提及的,这也是特别值得我们用心记录的东西——一个人的观点可能是“一家之言”,而如果这些观点被不同嘉宾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那它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比如这个理念:“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很多年轻人抱怨,自己现在做的工作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想跳槽,又放不下现有的优厚待遇。每当这时嘉宾都会说,建议这个年轻人尝试着培养对现有工作的兴趣。但如果发现这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同时又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做另一项工作的话,那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又比如这个理念:“职场最重要的素质是‘善’。”

    “善”其实是我自己的一个概括。访问过的很多嘉宾是企业老总或其他高管,这时总有人会问:“X总,如果是您用人,您最看重他身上的什么素质?”

    关于这个问题,潘石屹的回答是:“我需要他能善于团队合作。”

    冯仑的回答是:“他要‘赤裸裸’——与人交流能坦诚相见。”(我觉得,冯仑本人正是这样一个人。)

    王丽的回答是:“他要与人为善。”

    还有许多嘉宾的回答分别是:“他要德才兼备。”、“他要宽厚。”、“首先要心地善良。”

    ……

    这些老总和高管,没有拿学历说事儿,没有拿项目经验计较,没有拿专业是否对口审视。他们看重的,原来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字。可要一生与人为善,又偏偏是做起来最难的一件事。

    职场有竞争,有压力,有逼得人喘不过气的SCHEDULE。面对这些,我们可能浮躁,可能焦虑,可能抓狂……可无论如何,面对怎样的困境,都不能忘了与人为善。

    每次访问到这里,我都会想起母亲。

    她没有上过大学,只是普通的公司员工,一没学历二没背景三没心眼,却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有好人缘和好心情。这些年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在该行业内做得顺风顺水。父亲当面打趣她,说她是“傻人有傻福”;私下里却教育我:你妈是最担当得起“宅心仁厚”4个字的人,所以她业绩出色不是没道理的。凡事你要像她,厚道的人永远不会被亏待。

    我想起她冒着风雨去给客户送资料,即使客户都说“不急着要啊”,可她还是坚持“事先说好了的,不能失信于您啊”;

    我想起在手机充值还不那么方便的时候,她常年帮腿脚不好的邻居去移动营业大厅缴费的事情;

    我想起每次她给朋友送年货,从来不是打电话说“你来我这儿取”,而是直接送到对方家里的做法;

    从不计较,从不抱怨,从不讨价还加——这就是她,职场上,生活中都如此。

    她的事儿,小得没有一件可以拿出来冠以“事迹”二字。可细细想来,点滴些微,持之不懈,汇合起来的就是“善”啊。

    原来,这世间总有些道理——不管大小——是共通的,从嘉宾口里,从母亲身上,我学会了太多太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literacy lady
后一篇:喜-相-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