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内网常年大热的一个帖子《离开北京前要做的10件事》中,排名第一的是——到皇家粮仓去欣赏昆曲《牡丹亭》。上周末,应一位朋友之邀,也有幸欣赏了这属于少数人的美丽。
皇家粮仓距今历史600余年,原是明朝的粮仓,位于京杭大运河的端点。600年时光流转,昔日的皇家粮仓被改建为了今日的商务会所。据说皇家粮仓正在申请世界历史文化遗址,昆曲是世界遗产,在遗址里上演遗产,确是京城中风头无两的雅事一桩。
昆曲并非小众艺术,这些年在白先勇先生的推广下,昆曲的爱好者和学习者逐年递增。之所以称这场表演为“属于少数人的美丽”,是因为——这是一场厅堂版的昆曲演出,并非演员高台之上唱念做打观众台下正襟危坐目视前方的那种演出,而是像旧时大户人家唱堂会那样,几十名观众围坐在一个不大的剧场里,演员就在观众的眼前脚边施施然出现,又在观众面前展开无数嬉笑怒骂,悲欢离合。
昆曲分“南昆”、“北昆”两派,南派婉转风流,北派富丽高华。对比一日前才看过的北方昆曲剧社的《关汉卿》,皇家粮仓里的这一场南派《牡丹亭》,整体感觉温婉娇娜,更有小家碧玉之感。男女演员其实都算不得特别俊美,但眼角眉梢自由无限风情。因是厅堂版演出,剧场内不设话筒,全靠演员自然发声,倒是更利于观众甄别演员唱腔优劣。最令人称道的是这场演出的道具设计和场面调度,无论是飞蝶、落雨还是入梦、还魂,都借栩栩如生的道具在不大的场地内进行了逼真的模拟。幕间,我抬头仰望粮仓的穹顶,看斜斜的灯光丝丝缕缕的从欑柱间绕过,突然有种浮生若梦,华年似水的感觉。一时想起戏里的唱词:“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竟不禁笑了。
顺便做个广告:6月2日、3日,北方昆曲剧团将再次做客北大,上演上下两本《西厢记》,同好的朋友们一起来北大听曲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