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琨姐的课,每天都在用英文研讨着RESEARCH
METHODOLOGY,今天讲到了8组分析选题的维度。我与小马因为坐在前排,听得很是认真。
于是,活学活用,现炒现卖,就有了今天发生在食堂里的一幕。
事件是由四个无聊加八卦的女人贡献的,而后鄙人“嘱小马作文以记之”。这丫头回到宿舍便奋笔疾书,于是有了鄙人的转帖和一干评论……
一个肉丸子引发的学术争论
2007-11-19 13:43
谨以此文献给琨姐讨论小组的成员。许多行话、黑话不足为外人道也。
故事发生在北大深研院的食堂,那是在并不遥远的两个小时以前。。
序曲
上午,传播学研究方法课。胆战心惊的拿着昨晚凑合出来的研究题目去找琨姐,由大学城的消费看封闭空间对消费的影响,云云。然而我们深知这个题目与传播学没有关系,于是皆惴惴,准备做出一副无知的状态,听琨姐点拨。幸好琨姐善良善解人意深明大义,加上我们一脸懵懂谦虚认真学习的态度,听完我们不靠谱的题目后,不但没有一票否决,且耐心的引导我们明确研究目的,确定可行性。。。最后,在她老人家的引导下,我们终于在传播学的空间内找到了研究这个题目的意义,开题总算圆满结束。大家做兴奋状,Professor
唐(这厮自从第一次小组发言扮演教授以后就因其“学术气质+严谨精神”被我们称作唐教授)忽然猛一拍桌子,大喝一声:“太精彩了!”我们皆瞠目结舌,两秒钟后爆笑。笑过后,一群刚刚受过传播学方法熏陶的女人决定去食堂用餐。于是,在这里,发生了一个丸子引发的学术争论。
到了食堂,打菜毕,大家围坐下来吃饭。席间,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宁宁:要不要尝尝这个白菜丸子?
众人:不用,你自己吃吧。
几分钟后。
宁宁:秋桂,你要不要尝尝这个白菜丸子?我觉得很好吃。
秋桂:我觉得白菜丸子不好吃。
宁宁:真的很好吃啊!
秋桂:可是我以前吃的,觉得不好吃。
宁宁:那是以前,这次的挺好吃的。“人不能在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上次的不好吃,不代表这次的也不好吃啊。
我(小马):嗯,对。这么说来,一个丸子的好吃不代表其他的丸子也好吃。现在只能说这一个丸子也好吃,必须要把其他的丸子都尝过才能说这份白菜丸子好吃。
秋桂:那也只是现在好吃。如果五分钟以后再尝,就不一定了。
慧敏:是啊,要是放上三个月,肯定好吃不了。
宁宁:所以我们要说清楚我们的研究是cross-sectional。(联系琨姐课程,不明白的同学可以私下补习一下)
秋桂:而且是field(canteen)。如果是laborotary中实验,尝到的肉丸子和在食堂吃到的不是一样的。
慧敏:naturalistic~
小马:experimental是无法控制的。被试者如果恰好处于很饿的状态,会觉得好吃,但是如果刚刚吃饱,就不会觉得好吃。
秋桂:对,还要首先定义什么叫好吃。这是无法量化的。
宁:对,这就是一个functional的问题,好吃不好吃取决于被试者饿不饿。
另外,作为一个participant的researcher可以说它好吃,作为没有参与进来的一些人只能发表一些没有可信度的意见。
(彼时大家已经笑成一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