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内。
寺内的鉴真纪念堂是梁思成设计并主持完成的,格局稳重恢宏,保有鉴真讲学日本时唐招提寺的建筑风格。
由于鉴真东渡的艰辛及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无比贡献,鉴真受到日本学界的普遍推崇。寺内有日本国建成并运送来的长明灯及数种装饰。
现代日本学者推崇鉴真是一位站在奈良文化最高峰的人,同时也是替以后平安文化开道的人,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佛学医学建筑文学和其他学科上,他为崇高理想六次东渡,舍生忘死、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永远为人敬仰。借好友石娃博客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鉴真纪念馆出来知道《西游记》的产生决不偶然,对鉴真的神话也不夸张。
鉴真俗姓淳于氏,扬州市人。
江南的冬天大概是我们北人所不喜欢的样子,阴冷的天上,偶尔能看到太阳像一棵硕大的桔子无光无热。扬州城这个中午这颗桔子也没出现过,彻骨的冷。
论时代,欧阳修是鉴真之后的人,目前扬州人把他们的纪念堂同放在大明寺内让这位文学大家和世外高僧毗邻,省却了扬州旅人的车马劳顿。
>
平山堂始建于欧阳修知扬州之时,现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组成。之中的平山堂是欧在公务之余,寄情山水,游目骋怀,筑平山堂作讲学、游宴之所,数月而成。因望江南诸山,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有“远山来与此堂平”之句,而命名为“平山堂”。以后,平山堂多次兴毁。现存的建筑建于同治年间,解放后经多次修葺。
平山堂正厅左右有书画室,正午的时候那里没有一个游客,画室的主人趴在仿古的石桌上睡觉。一只肥硕的花狸猫悠闲地踱过书室,正厅,画室,仿佛真正的主人居高临下地看我。隔壁鉴真佛学院有鸿儒们在诵经,瘦西湖上吹过来潮冷的风,我尽量体会欧阳修平山之意,极目是掩映的翠竹、香樟别的什么都看不到。六一居士所谓“平山堂占胜蜀冈,一目千里”大约也有酒后的豪意诗情。不难看出,欧阳是个个性张扬的文化人,主张平实的文风,并据此挖掘录取了“三苏”,被历史定位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这多少类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反神中心论的前驱之意,而时间要早上数百年。能够使文学进一步跳出御用伦理纲常的格局而带入人性朴实清新的空气。(本人并不成熟的浅见)
苏轼为纪念尊师知扬州时又在平山堂侧兴建了“谷林堂”取自“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现存“谷林堂”也是同治年间重建。
历史掩盖了多少史实和风流,这些小小的祠堂却历经辗转磨难,得以保留。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有一个敬仰和怀想的地方。曾经有多少江南才子趋之若鹜,多少风流雅士步入堂下聆听教诲?欧阳修所谓的远山又有多远呢?“环滁皆山也”为他赢得最高成就的散文《醉翁亭记》所记滁州大概更有不少值得驻足的古迹吧?
车马嶙嶙,人来人往间,历史轻轻翻了过去。纵然有百年的生命也经不起历史的遴选,惟有文字记载的精神财富永存。
(午间休息去的,走得匆忙,相机都没带,图片均为手机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