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座城市的记忆——漯河航运

(2015-08-04 16:42:19)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漯河航运——   一座城市的记忆

文□东南西北风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有的记忆。螺湾古渡始于何时何处,我们尚不得知, 但几十年前,桅杆林立,舟楫争渡、人抬肩扛、熙熙攘攘、渔舟唱晚的美景肯定是当年螺湾码头风光的表述。漯河航运其实是一部厚厚的史书,记录着一段漯河发展史上不可磨灭峥嵘岁月。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和航道运输枢纽的转移,那些老码头运输功能渐渐衰退,但漯河航运文化,依然影响着漯河人的品格形成和思维走向,承载着又一代人振兴运的梦。

漯河航运,曾在中原久负盛名

泱泱沙澧水,悠悠螺湾渡。景致的浮华和沧桑,演绎出物换星移的轨迹,水旱码头的船工号子销声匿迹时,漯河航运似乎也在那一刻停止。如今,漯河航运在许多人心里,已经成为一抹渐行渐远的记忆,但在当年的老船民那里仍然十分清晰,在他们的记忆里,不仅有惜别的万千愁绪,更有守望变迁的见证。点滴往事都参杂着对航运文化对漯河城市发展影响的记忆。

漯河“中原商埠”之称,就是兴盛的水路贸易闻名取得的。据相关资料,漯河周边地区(鲁山、宝丰、平顶山、叶县、襄城、郾城、西华、商水、周口等地)的货物、商品均在漯河的码头集散,码头贸易的红火,商业的繁华还带动了造船、劳务、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水路向南方输送木材、煤炭、粮食,并向北运盐,使漯河成为河南,安徽的贸易重镇,最远可达上海。曾在沙河航运管理处工作的付保善老人如今仍清晰的记得: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而后铁路南北贯通,许多货物在漯河由铁路转为水运或由水运转为铁路运输,漯河“水旱码头”的交通优势凸现出来。当年河南省共有三条航运路线,分别是黄河、沙河、淮河,其中沙河的航运办事处就设在漯河,叫河南省沙河航运管理处,是省交通厅下属航运局。19504月,河南省航务局成立。5月,漯河航运站成立,随之接收了整个运输业务和漯河船业工会。9月,省航务局迁漯办公,10月更名为省内河航运管理局。19519月建立漯河市渡口管理所, 195210月成立漯河港口航运工会。19539月,漯河航运工会与船民协会合并。19558月成立沙河航运办事处。1958年,沙河航运办事处更名为沙河航运管理处。1993年正式更名为河南省沙河航运公司。最辉煌的时期,沙河航运管理处有船近千条,有员工几千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1947年年底,漯河初次解放至1949年大军南下,从漯河调往蚌埠和六安的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计3.3万多吨,投入运船达3000条。漯河船民王槐东随军参加渡江作战,荣获第三野战军渡江光荣证书。1953年,漯河港定港定籍木帆船由1949年的130条增至525条。此后,漯河港有了木质机动船、铁壳机动船、机动拖轮等先进航运工具,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1954年开始,原漯河市政府在沙河南岸铁路桥两侧分别建起碎石斜坡码头和水泥码头7处,使漯河港年货运量超过42万吨,占沙河水系的87%,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河港。与此同时,漯河的商业地位达到了一个高峰。而濒江邻近水旱码头的地段,由于货物运卸较为便利,遂聚集起许多商旅,生意十分红火。

漯河航运,见证船民生活百态

如今,水旱码头已经被历史的烟云所堙没。人们对漯河航运,更多地留在老漯河人的印象里。年轻人很少知道这段历史了,老人们也非常乐于回忆,讲述船运期间的过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让漯河航运文化留给后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付保善说:他家里祖上就是船民,从小就跟着父辈们在水上漂,自己十四岁上船,和船和航运打了一辈子交道,在以前,船民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了生计,风里来雨里去。我在沙河航运管理处上班,我老婆在码头附近开了理发店,就靠此营生养家糊口。在一旁理发的阿姨边给客人修剪头发边说:“以前,生活苦,挣钱少,这边离码头近,来往人多就靠我这点理发手艺养家,我这都干了一辈子了。”跑船是个苦差事,在以前,一般人都愿意从事船舶运输来谋生计,除非生活所迫,究其原因,一是以前航道不畅,加之机械化程度较低,船舶运动基本都靠人力;有时候遇到浅滩容易搁浅,他说漯河到周口段浅滩到处都是,主要有黑龙潭、大路李、小窑(逍遥镇)、龙城沟等几处。如果是冬季,船搁浅了,就必须脱了棉裤跳到水里用木板将船撬出浅滩,冷的时候,流动的冰茬子常将大腿划得鲜血直流。当年那些老船工年纪大了都会留下一些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二是水上治安不太理想,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不过后来我们属于航运管理处,属于公司职工,再加上那时候人都很实在,人身安全还是基本有保障的。但船毕竟在水上行走,难免出现意外情况,我印象最深的是84年的时候我们单位的拖头沉了五人遇难,三人幸免,后家属赶往现场,车又在蒙城翻车,20多人受伤……三是背井离乡,漂流在外,长期忍受与亲人的分离之苦。

沙澧旅游公司船长郭木义说,以前,在船上生活,很多小孩子都背了一个水葫芦” “水葫芦的两头缝了两条布带子,绑在小孩子身上,直到晚上睡觉时才解下来,葫芦从孩子会走路时就开始背,一直要背到他们学会游泳。这样做主要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孩子们就背着葫芦玩泥巴、滚泥球,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些十分美好的回忆另外还有一些码头场景让人难忘,以前沿河两岸每天都会有许多在河边洗衣服的少女和少妇,她们是沙澧河真正最美的风景。若是天,浅水的地方经常有人洗澡,尽是些半大小子,扎猛子,打水仗,水花溅得老高老高。一个一个赤条条的,光着屁股,翘着小鸡鸡朝河里比赛射尿尿。顽皮一点的小孩子则往岸边洗衣女人身上拂水,立即会招来她们一顿笑骂。那家伙嗖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在不远处伸出一个湿漉漉的头来,冲着岸边的人嘿嘿嘿地坏笑。这就是那时候的生活。

漯河航运,即将再现繁华盛景

不同的历史时期,漯河航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一样的历史作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舞阳马湾拦河闸和周口拦河闸相继建成,由于两个拦河闸均未设船闸,曾经辉煌的漯河航运逐渐萎缩,持续两千年的漯河航运在此时点了个逗号,停航了。虽然漯河已经断航多年,但是漯河还有很多船民在阜阳、蚌埠、芜湖等地工作。这些漯河籍船民主要是在外面的大货船上工作,他们每年也会定期回漯河老家探亲。

以前在沙河航运管理处,如今在沙澧旅游公司水上项目工作的郭木义船长说:“闲的时候,我都要到沙河边逛逛,看看沙河的风景,每次站在沙河岸边,昔日的码头盛景犹如一道风景历历在目……现在,虽然老码头没有了,我依然感到漯河很美,很漂亮,对于漯河,对于沙澧河,我太有感情了,我和船打了几十年交道,习惯了,真让我离开沙澧河,离开船我还真舍不得。而且我现在开的是豪华游艇、观光游艇、画舫船、摩托艇,全是国内国际顶级的船,比我们当年强多了。我留恋它的过去,更希望它有一个更美好明天。”

如今,百里沙澧河将迎来新的历史使命,国家规划的主枢纽港、交通部和河南省政府的重点工程——漯河港正在建设,中断了30多年的“黄金水道”即将迎来复航。据悉,漯河港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项目包括锚泊区、航道整治、航标工程等,首期投资3.85亿元,设计吞吐量460万吨,计划建设11个泊位,能通行500吨级货船。漯河港建成后,将与京广、孟平铁路及京港澳、南洛高速和107国道等,形成三位一体的强大运能,对促进沙颍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豫皖两省水运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建的漯河港将成为漯河又一处重要景点,同时又将作为游船和未来水上公交巴士的停靠点,兼具旅游、商业、交通运输等多重属性。那时,“水旱码头”即将重回历史舞台再现当年繁华盛景。

 

在沙澧河畔,静静的品味,感受那如画中的烟雨江南的灵秀,陶醉在美景中,任回忆绵长牵动思绪翩飞。忆起曾经商贾云集,千帆点点的美景时依然怡情难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种情感都会在这个追忆的过程中发酵、升华,它承载着漯河航运重镇从繁华到没落,再到即将恢复通航轨迹,见证着漯河的城市发展。

 2015年载于《影像漯河》杂志第二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