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img1.qq.com/2006/06/11/003/175.jpg
用意象美解读《致橡树》
舒婷作为“朦胧诗”派的主将之一,她的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她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方面,特别能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情感体验。她常用女性最细致敏锐真挚的心灵去感悟世俗制度下女性的悲哀与苦痛,并从这种被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如《神女峰》、《惠安女》);而且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在意象的使用上更有其独到之处。舒婷长于用自己独特的感觉想象来凝聚意象,用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在意象营造的空间中留下大片空白,给读者心灵一次思索、想象、创造的再体验,并由此真切感受到舒婷意象之间组合的强烈主观感受的新奇之美,以及诗中所传达的诗人心灵中极富感染力的自我色彩之美;由意象美进而领悟了诗歌的情感内涵。(如《致橡树》中用丰富新奇的意象群: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来象征世俗的爱情观。)
写于1977年的《致橡树》犹如一首爱情宣言。橡树、木棉两个主体意象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阴柔之美,木棉在这里是诗人的自我意象,所以在领会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深情真切地表白自己的爱情观时,也即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各个意象的特征美也就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内涵了。
在意象的使用上,本诗有两个特点:
首先,用丰富新颖的意象群来表达诗人所否定的种种爱情观。这些意象可以进行直观想象理解领会,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想象领会概括。
A.攀缘的凌霄花代表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渴求高贵的地位、权势等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观,在攀附中失去自我,更失去爱情。
B.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鸟儿只知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不懂得用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懂得自尊自爱,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C.而泉源、险峰、阳光、春雨等一系列意象的共同特征都是以女性牺牲自身价值,降低自身人格,放弃自身追求为代价的陈旧的爱情观。这些意象在一般诗人的眼中都是被推崇、歌颂、赞美,因为它们蕴涵着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在舒婷用爱情这一独特的视角,看到的却仍只是一些不能获得真正爱情的悲剧性女性命运的象征。诗人所选这些意象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形有光,各具广阔的想象空间丰富的意义内涵且互为补充,绝不重复,绝不落入常人的巢臼,想象理解极为独到,读来使人感到新奇,心灵为之一震。而这些意象群的作用却只是为了反衬突出主体意象,使之更形象鲜明;在丰富独特意象群营造的深远优美的意境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主体意象更深沉美丽的意义内涵;尤其是那些副词(绝不学、绝不像、不、甚至等)的使用,更把诗人鲜明的情感倾向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在赏析这些意象群时,我们已经解读了诗歌的情感主题。
其次,作者运用排比对偶句式,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木棉与橡树的爱情。木棉作为主体意象且是诗人情感的化身,所以诗人用了浓墨重彩来刻画二者的爱情。从相爱双方的平等地位,心灵沟通,外表形象,患难与共以及共同追求等方面来讲述理想的爱情观;用新颖的比喻借助于实体意象把这种种理想化的爱情观,化为实体,形象可感,画面感立体感强,既能诗画结合又具有深广度,有静态中的动态美,如同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轻轻而深情地吐露心声。这一部分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参与想象体会的方式来理解诗人追求的理想爱情观,诗人从如下几方面谈她的爱情观。
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木棉渴望的是一种独立、平等的地位,能够与对方一起高高地立在大地之上,体验共同的人生进而才能有精神的独立和平等,所以这是相爱双方的基础。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木棉渴望的是根的紧握,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双方互相珍爱,双方的灵魂能平等的对话。而叶的相通更表明外在双方能携手共行那漫长坎坷的寻梦路,相互扶持鼓励。那无人能懂的致意则是一种心有灵犀的言语,双方用一种自己才能明白的言语,眼神表达着对对方的感激、鼓励、支持、赏识和祝福,而在心灵的沟通后我们看到的是双方的理解信任更有精神的相互依托。
C.“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相爱的双方,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出现呢?应是各具鲜明的形象特征。你有你的阳刚之美,伟岸挺拔的身躯,坚强有力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你全身充满着阳刚之气,在你像刀剑般坚韧的身躯中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正义美。而我呢?我有我的阴柔之美,又有我坚韧的意志顽强的品质,我用全部的热情燃烧的火炬足以照亮我们奋斗前行的路。诗人作为现代独立的女性,她追求独立平等自由尤其是女性精神上的独立平等自由。所以当她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敏锐、真挚的心灵去感受中国几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种种世俗爱情观下女性悲剧性命运时,她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在这一声叹息中,我们见到的是女性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丰富,从中可见到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那颗深广真诚的爱心。
D.“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正因为女性有自己坚强的意志,独立的追求,所以双方才能共同分担人生种种命运的洗礼,才能在精神与灵魂上共享人生的美妙,真正是命运与共。
E.那么,真正的爱情其真正伟大坚贞之处又在那里呢?诗人用“土地”来寄寓自己的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对土地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理解。它是不定的意象,绝不仅仅只是祖国和事业,当把它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爱你,不仅爱你伟岸挺拔的身躯,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有对祖国、故乡、母亲、事业的爱,更有对其人生追求的爱。由此,我们就理解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爱情观,在这些意象特征美的解读中,我们也完整地解读了这首诗歌的情感内涵及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