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方糖的复信
(2010-07-03 02:09:35)
标签:
废话汉诗口语且歌且骚诗歌诗人突围文学先锋现代诗现代诗歌方糖 |
分类: 《备忘、日记、随想录》 |
给方糖的复信
方糖兄好:
很久没有写信了,以这种方式交流,很传统,但很好。
很久没有谈诗了,通常,我很少与人谈及自己的诗歌,也没给自己的诗歌留下多少评论性的文字。一首诗,写完之后,也就完了,至于评论,那是评论家的事,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评论家,甚至,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我写诗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语境,在看似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中,留下些许值得回味的东西,而又不留痕迹,也就是你所说的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这很难做到,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这两年虽然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但非常不稳定,离目标仍然非常远,还需不断努力。
今日有人问我:对自己的诗路有什么展望。我很想说:我希望在百年千年后,诗歌史上会留下自己的只言片语,哪怕只是短短的一首。但又怕给自己制造无形压力,终于没说出口。哪个诗人不想名流千古?不过名流千古的终是少数,千古名篇屈指可数,今天我们很满意的作品,若干年后大多都是一文不值的。这也是我迟迟不敢出诗集的原因。所以方糖兄对我的夸赞,我实在是非常惭愧,当然也有无限欢喜。
《黑暗之诗》也是我自己目前较为满意的一首,在关注一个群体的同时,也表明一个态度。诗人何为?诗人就是要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并把它完整的表达出来,引起世人的关注、反思。这样说也许把诗人的作用抬高了,但确实是我的一个想法。诗人既是平凡老百姓,又不能是平庸的作文者,酸甜苦辣人人都有,圣人也不例外,但无病呻吟、为诗而诗却是万万不可,也毫无意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留给写诗的人,尤其合适。
趁世界杯“中场”休息,写下这封回复,许多细节未能展开,希望在后期得以继续。也让我有一个反省的机会。
亦祝
夏安!
附一:《黑暗之诗》
我相信还有比黑暗
更黑的地方,那是
我们无法看到的
某夜。风高。无月
小偷失手
无功而返
饿了
一人独坐在地球上痛哭
附二:方糖兄博客来信:
建明兄弟安好:
因为生计的迫使,直到今天我才能把绷紧的神经稍微松弛下来,想到应该给你写点什么,于是坐到了电脑键盘前,用书信的方式跟你聊聊。
从知道你的网名‘小龙人’和‘且歌且骚’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年。五年里我读到了许多你创作的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脍炙人口的诗歌,诸如《头发为什么要打摩丝》、《要杀就杀农民》、《侠客行》等等,而令我对你刮目相看的一首却是因你写于06年年底的《黒暗之诗》,它使我从此用不寻常的目光关注你。
《黒暗之诗》一改你往常冗长满溢的诗歌形态,它更简洁凝炼,更具思想的延伸空间;既继承了中国诗歌“简洁而不简单”、“意境悠远”的优秀传统,也符合中国当代诗歌“语言最大限度贴近生活”的根本要求。此诗的关键词“小偷”固然吓人,但作品的本质是善的、好的,折射出来的思想也是人性的、健康的、和谐的。
一直以来,我都钦佩你在诗歌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鲁迅式‘尖锐’的特质,正是那种特质深深吸引了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b33800100k0q8.html) - 给李建明的信_方糖_新浪鲁迅先生是‘尖锐’的,更是良知的。相信你也一样。否则你不会举起 “草根”的旗帜、倡导平民诗歌路线,时刻“崇低”, 清楚自己就是千千万万个平凡老百姓中的一员,把诗歌跟平民百姓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这种“崇低”的心态,本质上就是高尚的,在钓名沽誉、为文而文、虚假横行的当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来者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你近期的诗歌作品《童话里的世界》、《刑场上》、《记得当年草上飞》等,融感性和理性于一体,形神俱佳,无疑是你写作生涯的一次巅峰之作。可以看得出你的创作技巧已经日臻完善,有理由对你抱以更高的期待!希望你保持最近这种良好的写作状态,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作品给我等嗷嗷待哺的读者。
扯了一通牛皮下来,发现我的话语明显带着吹捧的意味,难得这么真心厚脸皮,兄弟,一会你看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记得喝两口,为球场上执着拼搏的球员们,也为终于勇敢堕落了的我。咯咯咯~~~~,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