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2009年中国新诗峰会举行(下)
(2009-05-30 13:04:31)
标签:
诗歌华山论剑突围论坛突围诗歌文化 |
分类: 诗歌征稿信息 |
华山论剑:2009年中国新诗峰会举行(下)
92、左岸:突围诗群正式成员
如果说突围是一种写作态度,毋宁说是一场诗的革命宣言。它的意义非常广泛,甚至延伸到思想、公共秩序等领域。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自然要不断更迭,否则就要被淘汰。诗是一切文学的先锋,这就需要有一批诗人及时出来担当,除旧布新,举起丹柯的心,照亮未来之路。回顾世界包括中国诗歌的历史,给了我们这样的种启示,伴随每次大的变革,都会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领袖诗人,诗瞬间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诗人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尊敬。
而殚精竭虑地去创造变革,则是我们有区别于前辈诗人的地方,让诗,变成某个阶段的导火索。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大众需要诗,离不开诗,一如宗教般的虔诚,像他们需要阳光一样,真正做到奉献精神的食粮,就需要我们以革命的姿态去全方位地突围,做一个大地之子。做一位源发诗人。至于我怎样对待诗的写作形式,我想“没必要非要画一名带枪的男人,一只苹果也同样可以预示革命。”
﹙毕加索﹚
93、玩偶:突围诗群正式成员
突破生活,突破自身。祝贺突围三周年华诞!
突围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写作态度,以包容的心态,融合各种诗歌走向,建立多维的语境,对生活提出质疑,在一个群体的氛围中打开缺口,突破局限,抵达诗歌的本质。在颠覆汉语言的本意的过程完成自身的突破。
很高兴加入这个群体,祝贺突围三周年华诞!
94、晓波:先锋诗人
贺突围诗社三周年!
记得海明威有句话:“冰山之下隐藏着的更大的情感张力!”突围意即对自身境遇的既有模式的和艺术特定规范的反动,她提醒你对事物内在的把脉与独到的评判,她是个人的也是受众的。还是那句话,突围让一切有了新的可能!
95、勿:先锋诗人
首先,祝贺“突围”三周年。感谢突围为诗歌所做的一切。
“突围”是个非常牛逼的概念。
诗的终极价值是语言的自由与解放,“突围”无疑是获得这种价值的最有效的途径。
96、庞华:先锋诗人
祝贺突围诗社三周年!对于诗歌,我越来越认同于其乃是对本真的回归。人类被越来越多的东西遮蔽了。诗歌就是帮我们去除遮蔽的途径以及目的。而这也就是诗歌所具有的突围意义。同时,诗歌便悄悄在我们的灵与肉之间划上了等号。于是,诗人的突围即是完全看清这一等号。
97、魔头贝贝:先锋诗人
我的“突围”:“诗就是词句之间关系的总合”,这是我目前要重点突围的所在——即,如何把诗“写得有价值些”,而不仅仅是写“好”。
98、管党生:先锋诗人
突围是乌托邦,也是生命和艺术的必然!
99、艾溅果:90后先锋诗人
突围诗社三周年致庆!
我是在“突围诗社”的论坛开始成长的,“突围”两字在我的写作中约等于“攻防”。我想,造一座城和毁掉一座城都是艰难的,不可操之过急。对于诗歌创作的“突围”而言,也应该是缓慢的,缓慢就可以水漫金山。
诗人是敏感的,也是瞬间性的。没有一个固定的诗人,就像诗是流动的。重要的是对诗的捕捉和掌握。很多时候我们是以一个平常人的身份去生活,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或者说应该以一个平常人的身份去写诗。也就是说“诗人”这个身份是虚拟的。突破这一层关系,一切可能变得明朗。
100、张惠芬:突围诗群正式成员
我确信,诗歌从万物中流出来,来到诗人心中,又流回万物,回归本真。
“突围”是诗歌写作永恒的命题。突出重围是第一步,现在对我而言:是如何突破自己的围城。这是伊沙的突围观,也是我的突围观,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打破常规,颠覆词语原有的脉络,重新组建诗歌新世界,表达个体精神史与心灵史。
101、代雨映:突围诗群正式成员
热烈祝贺突围诗社三周年!人之所以会进入围城,是因为心灵有了桎梏。同样,诗歌要突围,就应在心灵上找到原因,是否受限于以往的阅读经验?是否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不能得自由?因此释放自我,丢却一切形式主义,反朴归真,即是最好的状态。因为诗中最闪亮的东西,即是作者本身的精神境界,如佛家修禅,只有在诗中有坚实的自我,就不难修成一番诗的境界,自有一番天地!
102、颜非:先锋诗人
少爷兄弟,义气薄云天,豪情逼日月。祝突围将士凯旋归,颜非贺突围诗社三周年庆!
103、沈即墨:先锋诗人
热烈祝贺突围诗社三周年!我个人对“突围”的看法是,要想写作突围,必得先突破自身生活。首先,我们必须先做到生活的改变,要让生活有诗意起来,只有有生机勃勃才可能有诗意的人生,有创新可能,才符合突围的概念与精神。永不满足,才能达到更高境界,诗、人合一的境界才可能来到。
104、白玉汤:突围诗群正式成员
我个人认为,首先突围的前提并不是被困住,而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任何人都有自身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造成了创作上的经验上不足,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做到兼收并蓄,最大地向外发展和扩充自己,就是突围的过程。
中国有个成语叫入乡问俗,那么人生更应该了解世俗,在了解了世俗之后你可不顾世俗,可以象李白或者魏晋名士那样不拘于世俗,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世俗是什么,知道违反了世俗是什么样的一个后果。当你有能力承受这个后果的时候,你就是竹林七贤一样的人物了。
超凡脱俗是在对世俗圆通之后的一种达观,一种了若指掌的举重若轻,不是对世俗的无知,更加不是在无知的情况下,拿自己的命运去跟世俗对抗。
王国维把诗分为写境和造境,我想写境类似于现实主义,写当下实境或者回忆再现;而造境就是现在所称的想象力,比如顾城的那首《我坐在天堂的台阶上》。他还说,写境一定会加进理想。造境一定会以现实为依据,两者不能严格区分。如果诗歌象王国维说的那样以意境为上,那么就没有必要去盲目追求语言和结构的新奇。其实,挖掘语言的内涵,用最浅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语言的张力。
也有一部分人的诗歌意在表达一种原始的生命力,那种力量的美,或者那种诗歌的建筑美。西方诗歌在表达人性的同时,暴力倾向始终不能避免,而中国古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平共处。我以为并不是越纯自然的野人状态就是诗,孔老二还是有个中庸,过和不及就把好诗变成坏诗了.。事物本身无所谓好的坏的,分寸掌握不好才有了好坏之分,才能突破自己。
105、胡月:突围诗群正式成员
热烈祝贺突围诗社三周年!对于我,诗歌就是依附在自己体内的女人。我是如此地热爱着她,每天都要和她交流亲热。而这女人是源泉,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我一直在她们流淌时紧紧跟随。所以,我的文字中有爱,是真实的流淌。我每天都能毫无阻隔地行走在水域,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爱和思想都放在波涛之上。我虽然不知道这条河流会把我带向哪里,但我会一直跟随。她的每一次迁徙和漂流,就是我的一次穿越和突围。
106、吴建明,先锋诗人
祝贺突围成立三周年!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现代诗文本召唤与对称的,必是“理想读者”而非“正确的”“人民大众”——本质上,现代诗乃是诗人对“生活”进行永不停歇的“想像化劳作”。不断拓展“我”想像之边界,即为一次次“突围”。以下这话决非盲目乐观:只要诗人在诗写,就必然已经一次次突围(或多或少),要不,写作本身无法成立。
107、雪马:先锋诗人、策展人、《艺术村》杂志主编
在传统里复活,在先锋里死亡,这是我一生写作追求的梦想,可能遥远,但让我活着踏实。具体到写作,我发现简单主义就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是最简单的简单,但绝不是简单的简单,而是简单后面藏有力量。说到性的话,我认为,性不是写作的全部,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我希望,诗人们,在诗歌面前没有朋友和敌人!——贺突围诗社三周年
108、本少爷:突围诗社社长
现代诗歌突围之我见,从诗歌本身,语言层面上来说:必须打破习惯,颠覆汉语原意,重新组合、再创造。如何彻底颠覆汉语言的本意,使同样的词语柔软到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焕发出惊人的、不同于以往的含义,为我们的情感表达服务?真正达到按诗人的表达需要,随心所欲被借用,融入现代生活的广泛流行元素及古典诗歌语境,彰显汉语言“自由”之美。使各种修辞手法重新焕发生机,大多数时候诗歌是一种慢,书写我们的内心世界情感涌动;但有时诗歌也可以是一种快,沉闷生活需要一种畅快淋漓的快感表达和反衬,使诗歌成为一种新的慰藉力量。
其次,何谓突围?我认为,突围应是诗人人格在诗篇上的彰显。突围,需要果敢的行动,决绝的精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学习态度。那种将诗与人完全分开的说法如同掩耳盗铃。不仅仅如此,真正具有突围精神的先锋诗人,还需要突破古往今来,文人心有凄凄焉的暧昧与陋习,破除文人相轻的恶习,勇于说出与赞美,去掉官方、民间的话语权对立心态,等等,从这些繁文褥节中真正突围而出,取得身心自由,不受种种框架约束。比如从古至今,文人大多自命清高,不敢直面名利,而在内心深处渴望着哪天暴得大名,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其实直面名利,才是真正的大境界,羞于谈或犹抱琵琶,与装逼犯、假清高何异?都是千百年的小文人陋习在作怪,身心受羁绊,如何能得大自由,突出重围?那就成空话了。因此,突围应是从心灵上开始的突围,接受生活洗礼,并非摒弃个人经验,而是使个体内心经验与生活烙印在诗篇上得以彰显的连环过程,诗歌的外延,应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再现,是诗人尊严、地位的具体体现。
(四)第四部分,突围诗群作品选。(突围诗群共52人,选21人,共32首)
1、本少爷的诗
◎形式主义的哀伤
你还记得她离开时的样子
汽车开动前
你们像中日领导人一样握了握手。
声音像弹簧
往回走的时候它拉住你,弹个不停。
2005-5-1
◎夏天
人死如灯灭,为什么黑暗带来人间
永久的别离?亲爱的。
我酷爱这样跟你说话,仿佛你就是黑暗本身
2005-5-5
◎去日宛如今日
一个人坐在泉州东方公主整形医院
对面。
想到去日苦多
我想找个人,低声倾诉,如泪将落,苦苦哀求
2005.9.2
◎离
深夜看见自己乘火车,像是为了另一个人而来
有人远远的来了,为了在此和你离散
有人从天而降,为与你相识再离散
2005.9.3
2、李建明的诗
《我一直在喜欢春天》
我一直在喜欢春天
我一直喜欢在春天
喝酒,写诗,数星星
我认为月亮是孤独的
但它也有温柔的一面
有的时候
我会温和地看着
街那边一笑而过的异性
认为她们对我也有
同样的好感
2008年2月17日,于泉州
《要杀就杀农民》
富人又买保险,又雇保镖
不容易下手,又不容易逃脱
要杀就杀农民,我要让他们统统奔小康
种很多很多田,备很多很多棉袄
我要让他们不是死在粮仓
也得死于稻草
《在小区》
这是我们以前居住过的地方
以前这里的树没这么高
草地不平整,也没这么绿
花开得更少,但是有许多认识的人
而所谓的我们是指
我,妻子,儿子
以前是指3年前
儿子刚刚学会走路那阵
现在儿子4岁了
他发现树下有个秋千
他只想荡秋千
2008年4月1日,于泉州
《这里没有春天》
前些天还寒风夹雨
穿着厚厚的乇衣
这几天突然热浪来袭
许多人都脱光衣服裸睡
天气的变化多么迅速
就像那些尚未成年的少女
一不小心就变成妇人
我甚至来不及看到她们
有过怀春的样子
2008年4月17日,于泉州
《我做了一个梦》
我做了一个梦
去到一个新地方
那里空气非常好
温度适中
没人使用空调
那里的人们喜欢散步
偶尔也抬头听听鸟叫
那里的鸟叫得呀
就像唱歌一样
我以为我能在那里
呆很久的。所以
醒来的时候
我有些生气
2008年7月8日,于泉州
《无言的结局》
你站在树下
等一个人
树是苹果树
人是爱人
苹果已经熟了
人还没有来
黄昏的时候
你摘了几个苹果
就走了
2008年7月10日,于泉州
《偶然》
我一直认为
夏天是最热的
肉体更甚于气节
这就是我
不停流汗的原因
我一直认为
女生穿裙子的时候最美
躺在地上仰视是不道德的
但是偶然刮风
又有谁会拒绝
3、冷盈袖的诗
回乡偶记(组诗选九)
1.
春天的村庄,有熏蒸的味道
草木昏昏,不知何年
蓝天它晃呀晃,像片大瓦
吊在头顶。我坐着,唱歌
唱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
唱江南少年,唱山外青山呀,楼外那楼
2007.5.10.
4.
在乡村的夜晚静静入睡
山风。月光。蛙声。木叶清香
再次一一经过我。从未有的洁净
十多年前。那时的我
天然。微凉。透明。快乐。
我曾经裹着云朵奔跑在山林间
采撷鸟鸣,收集落叶
怀揣着清泉和芬芳
未知人世有沧桑
2007.5.13.
11.
写到春色如酒
一个叫白衣的村子
以及身体里成长的植物
月色下
一些时光被逆转
黄昏的渡口
反复出现一个人
头插桃花
煮青蒿酒
2007.6.6.
15.
树叶低垂
覆盖简单的房子
石头正长出新的花瓣
村庄暗淡了下来
炊烟升起
回家的人
陆续出现在路上
在更深的黄昏里
我们有短暂的相识
2007.7.8.
17.
所有的,稻谷,藤蔓
泥土
暮色里
除了香气
一切都安静下来
我们默默走在田间
事物暂时失去了清晰的界限
过去我们抬头
就能看见的北斗星
还未出现
2007.7.20.
22.
路边野草杂乱
年复一年
母亲提着篮子
一年更比一年衰弱
在村道上
白云和狗
变化的世界
脆弱到陌生
年轻时我曾像蝴蝶飞过那片油菜地
2007.8.21.
27.
最先是山林,然后是小路
那些幽暗和神秘
顺着倾斜的天空,起伏的山脊冲下来
我能感觉到它们的逼近,带着咻咻的鼻息
我忍不住奔跑起来,我的惊慌与一只小鹿相似
2007.10.28.
32.
最多的是狗尾草,成群成群的,在风里摇着
蝴蝶翻飞其间,雀鸟低低地擦过去
又擦过来,擦得那些绿色淡去了很多
还有些植物,我只会用方言轻轻地叫
2008.9.17.
33.
春天经过村庄
种田人不会歌唱
他们爱泥土
有一副好脾气
有没有好收成
田园宽阔
田埂的上午空阔
微风吹奏
稗草命运
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
我曾经是她
来过这世上
4、李敢的诗
《亲
春天,我必须写下阳光,和阳光下疯长的植物
那些必不可少的花朵。在空中持续死亡
依旧有逃窜的影子。气温上升
下午的亲人,坐在门前的桂花树下
望到远山。积雪未消。
5、侯冰之的诗
《或者是故事》
当夜幕有了灵气
向我走来时
我想到它是旧时的女子
孤独而友好
弹奏琵PA曲
《月亮走我也走 》
那晚在村口
落日把余晖慢慢拉下
你走,我也走
我送你到村口
天色已晚,夜暮低垂
人潮汹涌,兔子们车水马流
《谋面》
早些日子,在梦里见过你
想象未成熟的时候
我,强行落锁
睡在包袱里,说桌椅同碟,风和日丽
高楼平地起
墙里秋千,墙外秋千
我。象是一派胡言
6、齐宗弟的诗
《春天就要来了》
此刻
尘起
听我诉说
火炕上做梦是怎样的香
母亲酿出的红薯酒
端在手上是怎样的沉
现在
那些叶子
红一会儿是一会儿
阳光如此年轻
尖酸刻薄的
措手不及
多好的早晨
毫不相干的人
有必要知道吗
在滦平
真的很大
2006-02-19
7、骆家塘的诗
《秋香》
你说今夜不写诗
你说今夜,烟雨楼前,群芳阁里,买醉
卖断肠
那是哪一年?你说玫瑰开了
玫瑰浓妆艳抹,夜夜笙歌,和
那个赶考的书生
迫于世俗的压力
我不得不喝酒,怀念
秋香,那个梳着羊角辫子的
小姑娘
2009-3-24
8、王微微的诗
《想为你做碗面》
想为你做碗面
想让你像从前那样从后面抱我
像何西抱三毛一样
我也那样说 我不会死 我还要给你煮面
面很软 躺在汤里
9、海灵草的诗
《大暑》
仙湖已经消失。
我们有理由直视扑面而来的炎热
继酸雨、沙尘暴之后
我们的庄稼,再度成为哭泣的胡杨林
很多个夏天周而复始
很多人,在脱轨的列车上
抓住了受惊的马鬃
这么多年。我们的地平线和斑羚羊
还在悬崖那边盼望原始的人间烟火
在挥汗如雨的六月
我们手制的小火炉和冰雹砸伤了自己
人们忙于用蔬菜弥补资源的失衡
如果必须有宗教,我将说出
爱
10、小衣的诗
【牧羊】
小衣在想天空
什么时候可以牧羊。
那上面比草原宽阔,
四处可以吃到好看的棉花,
象吃进很多的白色,羊儿越来越白,
云朵一样柔软。
地上的人
都看到好看的羊
羊也会叫唤他们的名字,
即使很小声。
11、方糖的诗
《知恩图报》
忽然感觉自己象是人民公园里的锦鲤
吃惯了群众的面包屑
今天有人又来嬉戏,出手阔绰
我顺势衣着光鲜地浮浮身子,聊表感激
12、宋远(魏勃)的诗
《从走以后》
山重水复,不见桃花
烟火、人家,我一个人沿着堤坝,田埂
好像亲切,绕过一个湾,翻过一座梁
自下而上踏上池塘、高处
一个村子的中央展现在我的面前
鸭子顺风顺流,梳理着胸脯的羽毛
路旁有水,竹林有人家
——这种中国最普遍的地方,何止
万千,一根卡在我喉咙的刺
13、宋雨的诗
◎风吹月光
“面包和玫瑰”
早已扬眉吐气
三八,妇女节
我实在不喜欢这个名字
改变不了捏造的身份
只好,落地就开成了朵儿
含羞草一样活了很多年
羞于娘家有女初长成
羞于郎骑竹马来,羞于描眉
羞于刚刚隆起的将军肚
还会,羞于红颜祸水,人老珠黄
谁喊了一声:嫣然啊
月光明晃晃,照窗台
14、左岸的诗
《后背的草帽》
现在大家都异常忙碌
甚至一次雨中用过的草帽
都忘记从后背取下来,
长时间沐浴风风雨雨,
这些草,复活了
后来隐隐约约听见一两声虎啸
人们误认为自己神经过敏
2009-1-13
15、张坚的诗
《出局》
意料之中的事 为了结局还是仅仅麻醉几根
爱国爱足球神经
这是一个伪球迷的骚动 他甚至不懂越位
他拼命喝酒 不是为了足球
仅仅是因为这狗日天气
蒸得他 想提前关掉直播赛事
2008。6。15
16、韩簌簌的诗
17、王笑风的诗
《草原日出》
锡林浩特到张家口
1988,长途汽车
天还黑着就已出城
东方鱼肚白
汽车停下来
男人背对女人
各自撒尿
天高地阔,风吹草乱
一向低俗的小便
也像欢乐的流水
胡乱抖动,不知怎么才好
就在眼面前
一轮红日升起
起先是半拉……后面的景像
无法用语言形容
一群三教九流的人物
有尿半截儿停住
忘了继续下去的
有喷涌完毕,掏出来的东西
忘了塞回去的
那一瞬间
所有人都愣了都傻了都呆住了
转过身,还有一些
妇女蹲在草丛里
我只觉得她们身上
布满光辉
18、白玉汤的诗
《农行路口》
拐过红绿灯
前方有并排的
两根电线杆
除非
是高压线
很少看到电线杆并排在一起
我吃惊得差点站住
一个男子
从遥远的前世赶来
站在并排的两根电杆下
不为真言
不为相契
只为轻轻碰触
我的视线
那是个冬天
雪孤独地下
19、代雨映的诗
《水罂粟》
身体里的水就快把她撑破
那天,她必须记起
用头盖骨做碗喝酒,一碗一碗
想要喝干湘江的水
那天,她把咸菜坛子打翻
瓦砾割伤大地翠绿的动脉
流血
夜游的萤火虫还在唱歌
后花园的风景熟了
流水桃花,一半热烈,一半懦弱的灾难
“爱,先于生命
后于死亡”
哪儿,我就快要死了
水很暖,街很宽很长
20、邓博丹的诗
《清明,你不要到处走动》
清明节,风显得很乱
空气稠密,充斥着亡灵
活着的人,象管束自家的孩子
告诉亲人
说:钱和酒置办好了
你去慢慢享用
杨柳缤纷,人间拥挤
就不要到处走动了
21、林宗龙的诗
《每天的街》
我步入每天的街,
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一群人
在街上,面色焦虑,像是在寻找什么。
隐约间,我发现自己
挤在人群中,多么不显眼,像一粒浮尘,
没有信仰,没有渴望已久的
活过。
(五)第五部分,论突围之意义所在。
如何挽救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特别是文学艺术、诗歌日益边缘化的命运?难道是我们的人民抛弃了诗歌?难道人民没有内心了?又难道是诗人自闭,自绝于人民?这之间肯定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但事情终归需要有人来一点一点做起。如果我们的国家不来做这件事,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来做这件事?好比我上次说,我们突围诗社在做的事,就是来影响每个成员自己身边的人。
1,至少让他们有可能重新拿起唐诗宋词来读,或去购买回来读。
2,至少我们身边的朋友,经过我们的推荐,愿意去认识什么是好的新诗,去购买好的选本阅读,客观上增加潜在读者群,这对于挽救诗歌日益边缘化,破除诗人孤芳自赏的局面肯定是有益的
3,真正消除人心深处的种种浮躁,经诗歌浸润,得以缓和、释放现代生活的压力。如果我们在做的事情能达到这样的潜移默化的目的,比如挽救回一些内向、生活压力大,有可能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重新唤起他们生活的勇气,我觉得就很欣慰了。
4、目前申请加入突围诗群并已通过的约计五十多人,大概通过率为60%,在现有50人基础上,每人如果影响身边朋友10个人,那就是影响500人,这些人再影响各自身边的亲友,这就是一个几何倍增方程式了,会有多少人重读唐宋,安抚住浮躁之心,重新唤起诗歌阅读之内心洗礼?
因此,不怕做小事,就怕诗坛个个装逼、假清高,不为推动诗歌做实事,宁愿冷冷看着还说些风言冷语,而什么实事都不做,或者少数几个人拉帮拉派自娱自乐就觉得好了,排斥他人。有何意义?在这个反崇高的时代,有可能很多人暗中冷笑,但事在人为,如果我们大家都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做事,那是不是结局会更惨?我们突围诗社在带头做这样的细微的事,无怨悔。在现有网络,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情况下,如果世上多几个如突围这样的热心团体,带头组织做这样细微的事,来推动影响身边的人,何愁不成为诗歌界的二次崛起之路?
5、当然,诗人情怀也是一直存在内心深处的,甚至于每个文学爱好者也具有这种高尚情操的,与这些文人遗传的陋习并存,突围,要做的就是每个诗人的自我审视与涤荡,去除内心的一些千百年来共存的恶习,让生活与诗歌都回归最真的自己。又比如,我觉得有人说起的官方与民间的对立,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笑话。发表,不论官刊或民刊,只是渠道的不同;只是官刊的传播系数更大一些;获奖,官方、民间渐渐平等,诗歌界的价值观,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及网络的出现,发生了大逆转,但也可以说是回到了最初的平等局面。而有些朋友走极端,鄙视作协,自以为是,认为作协的官方的都是垃圾,这种观点我也不敢苟同。因此直面名利,当夸则夸,当批则批,从作品出发,从不讳言。这应是我们诗社所提倡的坦荡之一种。
因此,突围,它让我们看到一种倔强,即使现实残酷,也要坚持前行,高声呐喊,迎风歌唱;让我们看到一种希望,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一群心向天空,脚踏实地的人。借用南方都市报的一句经典,“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何尝不是我等突围中人应尽之义务?加入突围,我们并不能替你去改变现实生活,给你带来多少名利,但愿我们能给予您一时片刻的慰藉,这,也就足够了。
在突围诗社这里,从2006年7月29日结社算起,我们着手做的极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团结一批人,影响一批人,改造一批人,培养一批人,特别是新的年轻一代的具有诗人情怀或气质的文学诗歌爱好者,因为他们人之初,接受什么样的诗歌传统,将决定和影响他们未来一生的写作,而突围的薪火需要代代相传,新鲜的血液才不会断流。
因此,突破自己,重塑中国式汉语诗歌传统是突围诗社的重要课题;突围结社即将满三年,但下一个三年,还是三十年,还是三百年,此间的诗人们:不管你是否突围诗社正式成员,都必得有泛突围理念,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尽一份微薄之力,致力于批评与相互批评,为中国诗歌传统保存一点薪火,投身于这新诗(现代诗歌)火焰即将燎原的时刻,为中国诗歌第一次复兴奉献个体独立文本的巅峰之作。
与千年古诗词相比,不足百年的新诗还有很长路要走。不论是先秦还是汉乐府,建安风骨或称魏晋风度,唐宋风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平衡、支撑点,这是几代人必须要走的突围之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从传统中吸收养分,只一味去照搬外国诗歌,是本末倒置的事情,是关系到新诗在中国现代语境中何以存活的重要问题,终会导致新诗枯萎。因此,如何走中国式诗歌复兴之路,如何突围而出,破腐去旧,就是值得我们共同探索的问题。
经此次调整,突围诗群已达52人,渐成涤荡之势。今年是2009年,是中国现代诗歌在网络平台十年快速发展之后的第一个分水岭。1999---2008,这十年,是中国社会变革巨大的十年,社会经济长足发展,转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十年,一方面是经济的巨大发展,带来繁忙的生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疲于应付工作;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精神食粮的追求也日益突出,渴求一个透气孔、放松场所,于是网上交流成为一种新的方式,网上阅读与写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方式。这十年也是现代诗歌在网络上得到快速传播的十年,遍布中国的诗歌论坛风起云涌,旗帜变幻,蔚为壮观。因此,从这个大环境背景分析可以看出,今年应是我国诗歌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一年。历经十年的网络传播方式,该浮出水面的诗人都已浮出水面,浮不出水面的,正在断续着自己的吟唱,力争突围而出,因此,今年是“突围年”。欢迎更多认同突围诗歌理念、优秀的诗人朋友们申请加入突围诗群。以今年为分水岭,未来写作的方向,永远在更高的起点粘,更艰难突围的路上,中国的现代诗歌将何以发展,走向何方?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我们欢迎更多青春当道的天才式诗人加入突围,有待于突围诗人交出自己的一份答卷。
(六)《2009年中国新诗峰会:迟到的嘉宾发言小集》
随着2009年中国新诗峰会的举行,邮箱liuyi5959@163.com及新浪评论陆续有一些刚得知消息的突围新老朋友、诗人参与了进来,祥见《2009年中国新诗峰会:迟到的嘉宾发言小集》,收集有效时间为2009年6月15日之前,因6月底突围第二卷:《中国新诗1999--2008》即将印刷。
1、四川诗人馨文:祝贺突围结社三周年,敬仰突围成功者!生命的形式本就是一种突围,只是力度的大小而已。每一个个体其实都在突围中。感谢突围让我认识什么是好诗,虽然它颠覆了我多年以前的认识。感谢本少,及突围群体的文本,让我意识到文字的力量。
2、浙江诗人何山川:人有七情六欲,肉体会生老病死,人生在世,即入无物之阵。不悟则执迷,则不解,则苦痛。悟则苏醒,则达观,则自在。不悟则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战而亡。悟则纵有十面埋伏、铜墙铁壁,亦能拈花而语、笑傲江湖。故于我而言,突围即努力悟道。正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一种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一种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种悟;只不过今朝非去岁,此悟非彼悟,一悟得一境界,大悟得大境界而已。
2009.05.30
何山川
3、河北诗人黄海声:突围三年,热烈祝贺!
突围个见:是深邃、浩瀚、瑰丽从肤浅、狭窄、丑陋中突围出来;是嶙峋、久远从光滑、短暂中突围出来;是萧瑟、透明、爽亮从温吞、污浊、滞涩中突围出来;是复活、超脱、升华了的传统的生机活力从“现代、太现代了”的堕落、萎靡、煎熬中突围出来……。
突围让我们感受到从时间隔离中解脱出来,感受到过去是我们的现在在减少,未来是我们的现在在增加,在自由出入的时间中感受到文明初创时的记忆重现与天启的万般亲切。
突围是诗歌本身与每个诗人精神境界中那种诗之为诗的不可磨灭的因素的一次次发现、重逢及相互倾诉;突围是诗歌本身对板桥霜吹般的山河脉络往事、对江枫渔火般的乡愁怅惘、对落英缤纷的世外光阴……不露声色地挖掘重温、时空相叠地遥望怀想、悠然豁然的洞开敞见;突围是从文明疾病的淹没、覆盖、侵吞、悬置中归回闲放到一种接近永恒的精神健康状态,至少在精神意义上尚可进行一场场聚散从容的知音世说、兰亭雅集;至少在生命的羁旅穷途中总还能让我们见到相距不远可以遥望的家园亲人的一道道朦胧恍惚的孤影……。等等,等等。
策划:突围诗社
出品:中国诗坛先锋诗人
总撰稿人:本少爷
定稿时间:2009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