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小品散文随笔杂文》 |
【感悟5.12】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是诗人
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至今,我整日沉浸于无限的悲痛之中。面对4万多的逝者,面对20多万的伤者,面对数百万的灾民,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语言是多么苍白啊,只有生命应该受到重视,只有生命值得每个人珍惜。5月19日14时28分,当公司全体同仁一排排整齐地站着为遇难的同胞集体默哀时,当全中华亿万万同胞们集体默哀时,我陷入无限哀思,但已经没有了眼泪。是的,八天来,我们的眼泪也流得差不多了,只是这为天地所撕开的巨大伤口,却不知要到多少年后才能够愈合。此刻我们的心情,正如女诗人赵丽华诗中所写:“今天下午14点28分,全国人民将默哀3分钟/13亿人将一起沉默/这将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沉默!/这将是多么令人窒息的沉默!”(摘自赵丽华博客诗歌《举国之殇,全民同咽》),啊,汶川,你是全国人民的痛。你让13亿中国人沉默,无语,窒息。
但是我们不能沉默,不能无语,不能窒息。虽然语言无法表达,但是我们仍然要以语言纪录,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我们内心的悲痛,对逝者的哀悼,对幸存者的祈福,为远离灾区的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导向,让全球华人纷纷自愿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大潮。抗震救灾需要我们,灾后重建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哀思,与祝福,发出自己的内心的怒吼,这,就是最美的诗歌。
是的,我们承认自己力量有限,我们经常感到无能为力,我们为自己不能亲自到灾区加入救援部队救死扶伤而感到愧疚,我们为自己捐款不多而感到羞愧。是的,我们做得不多,因为我们力量有限,但是我们还有一张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13亿人加在一起,这声音也足够惊天动地,泣感人神;我们还有一善良的心,我们还有爱,把13亿人的爱加在一起,这爱也足可组成血肉长城;我们还有笔,我们还能写诗歌,13亿人都写出自己的诗歌,吹响救灾的号角,这号角足可引领我们奋勇向前,让灾难畏惧。
是的,每当灾难来临时,每当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受到巨大的挑战时,我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君不见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时,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诗人们也是纷纷拿出纸笑,歌唱“反帝反日”,抒发了内心最真诚的声音。国难当头,民族危亡,身系家国安危的诗人们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投身于战斗,唱响人民的心声。战争造就英雄,战斗也成就了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写得好,“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种诗歌总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呼声。现在,我们要说,假如我们不去支援灾区人民,我们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同胞,我们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直以来,死亡揪着我们的心,苦痛压抑着我们的灵魂,而灾难跟前那些英雄的同胞们,却时时的令我们感动。无论是那些面对死亡毫无畏惧的孩子,还是那些危难之时当机立断舍己救人的老师,或者同生共死不离不弃的夫妻,或者以生命为代价守护儿女的父母,或者视死如归不畏艰苦的救援军人、志愿者,以及一切一切以实际行动支持着抗震救灾的各行各业的海内外善良的人们,在灾难跟前所折射出来的种种人性光辉照耀着我们,这种精神将在今后的道路上永远地伴随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做一个善良的、富有正义感的人,做一个以实际行动造福人类的有用的人。
全国人民都在悲痛,全国人民都在哀悼,全国人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而人们最本能的表达,就是诗歌。是的,诗歌是最原始的表达,也是最简单而又最又力量的。地震发生以来,诗人们迅速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网上迅速流传着抗震救灾的诗歌、民谣、歌曲,其中以诗歌最占主流,一首又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歌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们。北京奥组委奥运会文化活动处王平久创作的《生死不离》,在主持人白岩松朗读后,迅速的被谱成歌曲,传唱全国。“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城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诗歌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牵挂,饱含期许、希望与信赖,这是每个善良的人发自内心的许诺,最大限度地鼓舞着人们迅速奔赴前线,尽自己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曾经说过,“诗人,首先应该是个有良心的人,有良知的人,有善心的人,有悲悯情怀的人。”心藏大爱,才能写出好的诗歌。这次汶川大地震正好验证了这句话。看吧,全国的有良知的人都在行动,全世界的有良知的人都已经纵身投入到这伟大的抗震救灾大潮中来了。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是诗人,每个人都可以拿起自己手里的笔,写下自己的同情、怜悯、希望与期许,每位公民都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支援灾区。
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纷纷拿起笔投入战斗?因为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正在受苦,因为我们永远心连着心,因为灾区人民的苦痛一直牵挂着我们。
灾难给了我们痛苦,我们却从中找回了崇高,找到了新的希望。当人人都在讴歌那些高尚的人的时候,当人人都在各尽所能竭尽全力四方支援的时候,当人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的时候,我们的爱就是一座永远都推不倒的墙,我们的爱就会形成一支耸立在我们心中的永远的旗帜。
总有一些情感,我们需要表达,总有一些声音,能够给人们更多的希望。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一定能够写出最优秀的诗歌,但是是面对死亡,我们最少呼出了自己的坚强,面对灾难,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008年5月21日,于泉州
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至今,我整日沉浸于无限的悲痛之中。面对4万多的逝者,面对20多万的伤者,面对数百万的灾民,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语言是多么苍白啊,只有生命应该受到重视,只有生命值得每个人珍惜。5月19日14时28分,当公司全体同仁一排排整齐地站着为遇难的同胞集体默哀时,当全中华亿万万同胞们集体默哀时,我陷入无限哀思,但已经没有了眼泪。是的,八天来,我们的眼泪也流得差不多了,只是这为天地所撕开的巨大伤口,却不知要到多少年后才能够愈合。此刻我们的心情,正如女诗人赵丽华诗中所写:“今天下午14点28分,全国人民将默哀3分钟/13亿人将一起沉默/这将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沉默!/这将是多么令人窒息的沉默!”(摘自赵丽华博客诗歌《举国之殇,全民同咽》),啊,汶川,你是全国人民的痛。你让13亿中国人沉默,无语,窒息。
但是我们不能沉默,不能无语,不能窒息。虽然语言无法表达,但是我们仍然要以语言纪录,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我们内心的悲痛,对逝者的哀悼,对幸存者的祈福,为远离灾区的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导向,让全球华人纷纷自愿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大潮。抗震救灾需要我们,灾后重建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写出自己的哀思,与祝福,发出自己的内心的怒吼,这,就是最美的诗歌。
是的,我们承认自己力量有限,我们经常感到无能为力,我们为自己不能亲自到灾区加入救援部队救死扶伤而感到愧疚,我们为自己捐款不多而感到羞愧。是的,我们做得不多,因为我们力量有限,但是我们还有一张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13亿人加在一起,这声音也足够惊天动地,泣感人神;我们还有一善良的心,我们还有爱,把13亿人的爱加在一起,这爱也足可组成血肉长城;我们还有笔,我们还能写诗歌,13亿人都写出自己的诗歌,吹响救灾的号角,这号角足可引领我们奋勇向前,让灾难畏惧。
是的,每当灾难来临时,每当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受到巨大的挑战时,我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君不见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时,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诗人们也是纷纷拿出纸笑,歌唱“反帝反日”,抒发了内心最真诚的声音。国难当头,民族危亡,身系家国安危的诗人们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投身于战斗,唱响人民的心声。战争造就英雄,战斗也成就了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写得好,“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种诗歌总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呼声。现在,我们要说,假如我们不去支援灾区人民,我们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同胞,我们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直以来,死亡揪着我们的心,苦痛压抑着我们的灵魂,而灾难跟前那些英雄的同胞们,却时时的令我们感动。无论是那些面对死亡毫无畏惧的孩子,还是那些危难之时当机立断舍己救人的老师,或者同生共死不离不弃的夫妻,或者以生命为代价守护儿女的父母,或者视死如归不畏艰苦的救援军人、志愿者,以及一切一切以实际行动支持着抗震救灾的各行各业的海内外善良的人们,在灾难跟前所折射出来的种种人性光辉照耀着我们,这种精神将在今后的道路上永远地伴随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做一个善良的、富有正义感的人,做一个以实际行动造福人类的有用的人。
全国人民都在悲痛,全国人民都在哀悼,全国人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而人们最本能的表达,就是诗歌。是的,诗歌是最原始的表达,也是最简单而又最又力量的。地震发生以来,诗人们迅速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网上迅速流传着抗震救灾的诗歌、民谣、歌曲,其中以诗歌最占主流,一首又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歌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们。北京奥组委奥运会文化活动处王平久创作的《生死不离》,在主持人白岩松朗读后,迅速的被谱成歌曲,传唱全国。“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城你回家的路基//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诗歌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牵挂,饱含期许、希望与信赖,这是每个善良的人发自内心的许诺,最大限度地鼓舞着人们迅速奔赴前线,尽自己最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曾经说过,“诗人,首先应该是个有良心的人,有良知的人,有善心的人,有悲悯情怀的人。”心藏大爱,才能写出好的诗歌。这次汶川大地震正好验证了这句话。看吧,全国的有良知的人都在行动,全世界的有良知的人都已经纵身投入到这伟大的抗震救灾大潮中来了。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是诗人,每个人都可以拿起自己手里的笔,写下自己的同情、怜悯、希望与期许,每位公民都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支援灾区。
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纷纷拿起笔投入战斗?因为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正在受苦,因为我们永远心连着心,因为灾区人民的苦痛一直牵挂着我们。
灾难给了我们痛苦,我们却从中找回了崇高,找到了新的希望。当人人都在讴歌那些高尚的人的时候,当人人都在各尽所能竭尽全力四方支援的时候,当人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的时候,我们的爱就是一座永远都推不倒的墙,我们的爱就会形成一支耸立在我们心中的永远的旗帜。
总有一些情感,我们需要表达,总有一些声音,能够给人们更多的希望。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一定能够写出最优秀的诗歌,但是是面对死亡,我们最少呼出了自己的坚强,面对灾难,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008年5月21日,于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