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些闪光的碎片(驼城刀客)

(2008-04-24 16:11:12)
分类: 《相关评论、诗友互赠诗》
一些闪光的碎片
                               ——我的学诗笔记
                              1
 
    榕树下有个诗歌社团,叫“平民诗社”。主张“诗歌的平民化”。以“写读者喜欢的诗歌,作读者喜欢的诗人。欢迎百家争鸣,争取和谐发展”为社团宗旨,以“好诗应具备自然,轻灵,小巧,新奇,有趣味,好读易懂这些特点,诗歌是来自瞬间的思想火花,哪怕通过雕塑,也要以不留痕迹为妙”为发稿标准。旗下凝聚了一批相当有实力的诗歌写手,有些诗人已经走出了网络,在全国诗坛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平民诗社社长且歌且骚,原名李建明,福建人,现居贵阳,他介绍自己是:“从文、经商”。刚开始看到,有些奇怪,因为印象中商人应该大多是“无商不奸”的,满身的铜臭之气,很难想象会和诗歌联系到一起。幸好且歌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我:‘你经商又写诗,会不会得精神分裂症?’我觉得这个问法很可笑。难道写诗跟经商有必然的矛盾吗?古往今来写诗的高官不少,写诗的儒商更是何其之多,岂在乎多我一个呢?我认为写诗的人应该走进诗歌,但是更应该走出诗歌。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诗歌是诗歌,要贯穿,更要有明确的分离,如果混为一谈,就不好了。”(《平民诗话六》)看来和我一样先入为主的人还不少。
    我是先读到且歌且骚的诗歌,后知道平民诗社的。榕树下的“一流涧水”社团是我的大本营,几乎每天泡在那里,发文、编文、读文、写评,很少去其他社团。读的且歌的第一首诗是:《只恨从前年少不解风流》:  
 
从前我不懂古人为何常害相思
《蝶恋花》,《浣溪沙》,《水调歌头》
那宋人总爱自作多情
一个人对着月亮扯着山羊胡子
竟敢问中秋是什么节日
古人啊古人,爱一个人就想天长地久
刚离别就唱相思苦
连墙脚避寒的秋蝉
也要装着无家可归的样子。恁是寒酸
从前我说男儿有志在四方
男人有男人的尊严,为国为民
总得做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大事
又岂在乎长相厮守?朝朝暮暮
一幅无病呻吟的样子
不知虚度多少春秋
从前我写诗总是大刀阔斧,爱学雄鹰
傲笑长空,有酒没酒都叫爽快也
长句短句必用感叹号
我说李白已是东逝水,杜甫也不过尔尔
要学就学千夫长
一根长矛勇当关,大敌当前
眉头皱一下就不是好汉
唉,俱往矣。不管从前如何英雄人物
如今也是夕阳迟暮,将醉酒
徒步回到单身宿舍,四壁空空
只恨从前年少不解风流
        2004年11月19日
    这是且歌04年的作品,可以看出,此时的且歌在诗歌的语言和技巧上还多有欠缺,但是诗歌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是令我大为喜欢,于是,打开他的文集,一首一首细细看来,越读越喜欢,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从且歌,知道了平民诗社。每天去一流的时候,也就顺路去平民晃晃,看看有没有新发的诗歌。说实话,榕树下的社团往往都是刚开始人气旺盛,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人心涣散,人气低糜,写手分崩离析。有很多已经名存实亡。很少能看到一个社团能够具有这样强的凝聚力。况且还是个纯诗歌社团。不但不见走下坡路,反而蒸蒸日上,汇聚了大量的优秀的诗歌写手和诗歌爱好者,创社仅一年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二十余名诗歌编辑、数百名诗友会员和十多万诗歌读者的大型诗歌社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得益于社团“写读者喜欢的诗歌,作读者喜欢的诗人”这一正确的宗旨,同时也是因为社团中拥有像且歌且骚、寿州樊子、无算子、涂灵、穿过尘埃等一批实力写手。而且歌的个人魅力在其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要作诗,先为人”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影响着一大批新手的成长。且歌在为生意东奔西走的同时,不但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同时还担任《平民诗歌选刊》总编辑,创办了《龙鳞诗刊》。为社团更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如此勤劳,真令我汗颜啊。
    平民的编审极为严格,对诗作质量要求很高,我刚到平民时,偶尔涂鸦几首便即投稿,但每次总是惨遭退稿。忍不住向且歌发“鸡毛信”询问,同时向他求教如何写好诗歌。且歌回信建议我多作修改,说“诗歌原是要多修改的,哪有谁天生就是诗人了。修改诗歌是非常辛苦的,但你能够把这种辛苦当作一种快乐,也就好了。不是吗?为了自己喜欢的诗歌,付出一些辛苦也是应该的。”“我却是不给你修改的,因我认为只有自己修改,才会得到提升。” 他还鼓励我道:“我悄悄地跟你一人说,我的学历只是初中一年级,后来就辍学了。再没到学校。相信经过努力,你也会写出让人喜欢的诗歌。” 可惜自己愚钝的很,虽照且歌的意思,安心写诗,多做修改,创作水平有所提高,但至今也未能写出一首象样的好诗,不免有负且歌厚望,说来很是惭愧。
    且歌现在的诗歌在沿袭了过去的一贯风格的同时,更加的成熟、内敛,无论语言还是技巧越发自然、质朴。他在诗话里写道:“我年轻的时候四处流浪,自己吃了不少苦,也看到不少悲惨的人,都不是普通的人能够经历的。我自己曾经睡过马路街头、捡过垃圾、几次被遣送、甚至‘劳动改造’,甚至因为一碗白米饭而向人磕头,被欺骗,被羞辱,被冤枉,什么苦都吃过,十分的狼狈。也曾看到许多比我还苦的人如何过着非人的生活,被苦难折磨。后来我停止流浪的时候,就立志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平民诗话五十七》)因此他是一个具有大悲悯的人,这也是作为诗人所必须具备的人格。他的诗歌也更加的关注百姓生活,反映民间疾苦。他的诗观总结起来就是“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目光向下,有大悲悯之心”。比如这首《要杀就杀农民》:
 
富人又买保险,又雇保镖
不容易下手,又不容易逃脱
 
要杀就杀农民,我要让他们统统奔小康
种很多很多良田,备很多很多棉袄
 
我要让他们不是死在粮仓
也得死于稻草

  表面是要“杀死”农民,其实内心却是在为农民抱不平。只要细读,是不难理解诗人的意旨的。但这首诗在榕树下发表时,曾引来骂声一片,那是大家还不了解且歌的为人。再比如这首《病了》:“我病了 / 要动手术 / 需要八千块钱 / 但我现在只有存款五千 / 她说。一个妓女 / 没有朋友,没有亲人 / 向谁求救 / 都不会有回音。” 且歌之所以写这首诗是因为他出差时结识了一位坐台小姐,她告诉且歌她老家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出来坐台是为了家乡种田的母亲以及正在上中学的弟弟,她们三人一直相依为命。而她又得了疾病,需要一大笔钱动手术。后来她发短信给且歌:“哥哥,我要动手术了,还差好几千呢,你借我3000块钱好吗?我以后会还给你的。”可是且歌说他当时贷了一大笔款做生意,自己也为还债的事发愁,所以始终没有借钱给她。且歌谈到这个时,说“说实在的,我当时对她的说法也很是怀疑,可见我也并不见得就有多高善多纯洁。”就这事,作为普通人都会有所怀疑的,但且歌能说出来,这足以显示其人格上高尚之处。
    由且歌撰写的大型诗话作品《平民诗话》(共分上、中、下三册,30章,3000节,80万字左右),试图搜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近百年来的佳作、趣话、趣事、诗观、诗论、诗人轶闻、故事等,从平民的角度对现代诗歌进行回顾,同时向全国诗歌爱好者们推介、普及现代诗歌。目前,该《诗话》的前两章已经在“平民诗社”连载完毕。我断断续续的看完后,感觉收益匪浅。且歌从作诗,作人的角度提出了很多他自己的看法。诗话写的浅白如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既能读到好的诗歌,又能认识许多诗人。我在“塞上风”论坛某个版块当版主时,曾经将他的诗话转载过来,受到了很多诗歌爱好者的肯定,有网友留言说“如饮醇水”。初学写诗的人应该找来好好看看,定会有所收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