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12月2日:听崔允漷教授讲“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2018-12-16 16:41:3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点滴

上周在宁波参加第八届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有幸听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的讲座。回来之后一直在忙,周末终于有时间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顺便写一写自己的学习体会。

崔允漷教授讲的第一个点是“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在他看来,理解这个概念,要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定位,学科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二是性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三是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本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他举了一个“学车”的例子,具体说明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区别。所谓知识,就是学习开车时的“笔试”内容,就是各种交通规则、交通标志等知识;所谓能力,就是倒库、半坡起步、侧方位停车等各种技能;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从学车到开车整个时间内形成的驾驶素养包括安全行驶、文明行车以及尊重生命等观念。

此处不可不提及的便是“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在崔教授看来,“三维目标”是十五年实践后所提炼出来的课程目标的“中国话语”,而“核心素养”则是国家教育研究的共通热点。一线教师都在抱怨,三维目标还没搞明白,怎么又出来“核心素养目标”呢?其实,我认为“三维目标”本身就比较难理解,“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容易理解,我比较难理解的就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特别是“过程目标”,虽然能够大致理解为“过程性评价方面的内容”,但在表述上,不太符合一般人的接受心理。我认为目前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更容易理解,像语文方面的,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2项课程目标,分别属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教师在设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时,便可以此为依据,进行某一节课的目标设定。

崔教授的理解更为宏观,他将“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称为学科育人目标的1.0版,将“三维目标”称为2.0版,将“学科核心素养”称为3.0版,并分别戏称为剃头、理发和美发。这其实说明,这三个版本之间既有一定的共通性与传承性,例如都是将长头发简短,但三者之间又有理念的差异。如果说剃头多是实用性、理发包含某种生活态度,那么美发除了上述两层含义外,还有了审美层面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版本的变化,其实也是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具体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崔教授提出了六大策略。一是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那就是要求教师要超越本学科知识体系,上升到素养体系,后者更关注真实情境内学生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国家的教育目的出发,建立学科课程标准,这一点国家已经进行了顶层设计,而教师则是要在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基础之上,具体落实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关键技术在于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具体说来就是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细化为单元目标,再细化为课时目标。例如“提升思维品质”的语文课程目标,具体包括“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这个宏观目标就不可能是一两节课所能达成的,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目标的分解,将目标转化为知识能力或任务群,并且在教学中具体落实。即如何通过某一节课或某一个任务群的学习达到“增强学生思维批判性”的目的。

二是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崔教授认为,教学专业首先体现在设计上,设计决定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必须是深度的学习,即高认知、高投入、情境介入的主动学习,也是有意义的学习、具身学习、累积学习和反思学习。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案的设计,那是教师开给学生的学习处方,让学生明白去哪里、怎么去、怎么知道已经到那里了,而不是告诉别人“我”要做什么。对于教师而言,那就要实现一个从“教”到“学”再到“学会”的转变,即由虚假学习、浅层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

三是大单元设计。过去我们采用的是知识点设计,每节课讲什么知识,教师主要进行的是课时设计;现在教师要转变为“大单元设计”,即知识体系、知识板块的设计。用建筑学的话讲就是不着眼于水泥、钢筋和门窗的设计,而是专注于单元楼、楼道等“大单元”。崔教授所说的“大单元”,就是不同于知识点的大观念、大问题、大任务与大项目。我们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这种“大单元”。

四是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专家编的教科书的内容,教学内容是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整合与重组,一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像教材专家一样思考,建构学习单元系列,二是从单元的目标出发,重组教材内容知识点,建构单元方案。以一个学习单元为单位,整合知识目标、情境、活动、任务、问题、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开处方。

五是探索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崔教授认为,医学典型的学习方式是临床,法律典型的学习方式是辩论,那么学科也应该有自己典型的学习方式。例如语文学科,其典型的学习方式就是任务驱动的语文活动,也就是18个任务群的学习。六是教学评的一致性。这个内容展开得不是很详细,此处不再阐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