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11月25日: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2018-12-16 16:21:2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点滴

前几天,湛江市符春盈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即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从三维目标过渡到核心素养目标等等。我当时思考不深入,不过还是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昨天上午,我有幸听到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教授的讲座,内容是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最近一直在头脑中盘旋的问题,即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本文先忠实记录任教授的讲座观点,以后再结合本学科进行研讨。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任教授指出,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着眼于学科本质属性,站在学科本质的角度,关注它在本学科学习中的核心意义与价值;二是着眼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站在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关注它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这个观点以前没有注意过,既然是学科核心素养,那首先要体现学科层面的知识与价值追求,其次是核心素养,实际上是通过学科使得学生具备怎样的关键能力。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就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核心素养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问题。例如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具体内容与学科性质有何关系,如何培育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那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是什么?任教授提出了四个策略: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活动载体,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第一个策略要着眼于“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转变,例如语文学科,自然要辨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一条一条辨析清楚,相信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例如知识问题,就会涉及到语言知识、思维知识、审美知识、文化知识等内容,还会涉及到知识习得的方式。而真实活动情境,则是从过去的简化的学科化情境上升为整合的学科化情境,进而上升到真实现实情境。第二个策略中简化的学科化情境例如数学上的应用题、句子语境中的病句判断等,整合的学科化情境例如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等,而真实现实化情境则是项目式学习,就像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群。第三个策略着眼于领域知识,即知识通过条件化、结构化、情境化,成为学生的素养,这个过程包含了理解知识内容和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两个内容。第四个策略是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任教授指出,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了内容、动机与互动三个维度。内容指的是学习的对象,例如科目知识;动机则是学习者建立起来的自身与环境的敏感度、保持心智与身体的平衡等;互动则是类似于佐藤学教授所说的“对话”,即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差异、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管理能力差异等。任教授认为要在正式学习之外,不断构建非正式学习、社会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第三个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具体措施,任教授也提出了四点:坚持学为中心,发挥课堂要素的整合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应用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我比较陌生的是课堂要素的整合问题。任教授提出了内容、任务、情境、评价等课堂要素,而这四个要素实际上也是围绕学习展开的。例如内容就是学习什么的问题,任务回答怎么学的问题,情境回答在什么分为中学的问题,评价回答学得怎么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等。任教授还从四个方面对课堂要素的整合进行了论述,一是目标的制定突出核心素养,把握核心素养与学习目标的关联,二是学习内容的把握,突出内容主线,把握内容结构,理清课程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三是情境的创设与任务设计,即用学科眼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利用学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评价的运用,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关注核心素养的达成与发展,关注教学任务与问题解决,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任教授还介绍了逆向式设计的思路,即教师首先确定重要的学习成果,然后确定可接受的成就证据,并最终设计出达到这些预期结果的最佳路径。在发挥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的问题上,任教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要从PCK知识向LCK知识的升级,前者是倡导教师有效的教,后者是强调学生有效的学。这一点是与“坚持学为中心”的策略是一致的。

这些内容,经常在专业期刊杂志上读到过,但对我来说问题有二:一是能够理解,但无法完整形成关于课堂教学的知识链,更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写论文时就无法运用自如;二是能够理解,但不能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有效结合,更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实践这些内容。接下来,我的主要任务便是:透彻理解关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然后对照着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关于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任务群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理解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例进行粉分析。进而将高中课程内容扩展到义务教育学段,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表述,结合统编教材的课堂教学,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材的关系,探索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统编教材教学的路径与策略,并对学业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价。当然这一点,也要参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业质量评价的相关条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