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8月14日:对话陆志平先生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2018-08-16 21:58:59)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概念,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自然也会成为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依据。今天,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读到了陆志平先生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一文。读完之后,我感觉对“任务群”有了初步的了解。

作者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说白了,任务群就是体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单元板块。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课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而核心素养时代,语文课程目标体现在语言积累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过去的“三维目标”与现在的“四大核心素养目标”,本质上是不冲突的。在作者看来,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其实是三维目标的融合与提升。我倒是觉得,四大素养应该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与具体化。过去讲“知识与能力”,但没有讲清楚什么知识、何种能力,现在的四大素养,则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能力的问题。或者说,知识与能力应该体现在核心素养之中,例如审美鉴赏与创造,就同时包含了审美鉴赏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双重维度,当然,也能够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要求。

作者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既不是语文知识的系统,也不是语文能力的罗列,而是一个综合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体。过去的语文教学,注重“字词句篇语逻修文”之类的知识,注重各种能力的训练,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几乎成为语法知识与字词的汇集。在我看来,语文学习任务群则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确定学习主题与任务,然后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共同达到某种目标。因此,任务群不再刻意区分知识点、能力点之类的内容,而是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到某个整体之中。既然如此,究竟如何安排教材内容呢?作者认为任务群应该在主题统领下,以学习为主线,将诸多语文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主题单元,形成新的秩序。不过我认为,新教材应该既要打破过去以语文知识为线索的教材设计,也要适度改变以人文主题为单元的教材设计,将新课标提出的18个任务群形成新的单元组织形式。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指出,任务群的学习应该是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创设情境,这个概念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创设”的情境与真实的情境依然有着很大的区别。任务群的学习应该是基于主题活动与实践的新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以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但教过中小学语文的老师都知道,“综合性实践活动”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概念,新课程改革以来根本没有将这个内容落实到实践中。而任务群学习进一步强化了语文学习的实践特征,所谓“任务”应该是真实的学习任务,是需要学生独自或合作完成的具体目标。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可以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学习、排练、表演话剧《咸亨酒店》,具体要求学生阅读鲁迅的《孔乙己》《长明灯》《药》《明天》《祝福》等小说,并撰写人物小传和阅读心得。这种学习既区别与以往的单篇课文的教学模式,也区别于群文阅读等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实践性的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指出,任务群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种语文实践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

在我看来,“语文学习任务群”毕竟是一个新的概念,语文教师对此还比较陌生,再加上今年9月份还不能启用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因此落实这些精神,我认为尚有难度。难度之一在于,究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任务群学习”,如何转变思路,在单篇教学的基础上体现任务群的要求。我们知道,单篇教学可以说是过去一百多年的主流传统,专家学者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模式,而且,单篇教学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至于,单元整合、主题式阅读与教学、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只是少数教师创新实践的结果,现在要大规模地推广“任务群学习”,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挑战。

难度之二在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课程标准里虽然提出了这个概念,并且划分了18个任务群,并用学分的形式体现出来,但理论层面的探讨还比较薄弱。阐述任务群与核心素养的关联、阐述任务群的实践性特征,这些理论层面的内容或许只是“意识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后者才是重点,或者说,教材如何呈现任务群,任务群如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成果还非常有限。就拿“整本书阅读”这个任务群来说吧,这个话题本身就牵涉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教材问题、课时问题、课堂教学组织问题等等。至于高中的学生能不能在短短两年或三年的时间里,将18个任务群按照学分的标准全部学习,这还是个未知数。

我个人对“任务群学习”的质疑在于,阅读总是指向具体文本的活动,没有对文本透彻深入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任务群学习的背景下,学生有任务驱动固然是好事,但会不会偏执于“任务”而忽视了对具体文本的接受与理解。就像上述鲁迅小说的学习,排练话剧也好,分享心得也好,这些都应该建立在真实的文本阅读基础上。不能保证真实的文本阅读发生,再多的“任务”也无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习任务群”不仅关系到教学方式的改变,还关系到阅读方式的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