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班语文成绩倒数第一的检讨
(2011-07-08 21:06: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教育 |
教1班语文已经一年半了,其间经历了8次考试,分班名次是15,名次依次是10、10、12、7、10、11、12、15,从15再到15,非常完美的一个抛物线,回到了原点,我想,我是该离开了。在1班,我付出了和13班班主任管理工作相同的时间,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无言的结局,失落和郁闷似乎都并不重要了。昨晚彻夜难眠,我想还是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找找自己身上的问题,承担自己该去承担的责任吧。
从考试复习策略上讲,我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我一直觉得语文功夫在平时,平时付出了,考试前学不学都一样,于是在考试前四天的时候,已经不再布置任何作业了。也许是我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课外学习习惯,我忘记了,他们在正常的语文时间都不会去学习语文,更何况这种“放羊式”的策略呢?考试之前是绝对不能放松的,我们印发了一些复习材料,我讲了成语和诗歌鉴赏,剩下的也没有安排学生自己去看,总之,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问题。
从复习内容上看,考试之前过于重视诗歌鉴赏和默写的训练,忽视了文言文和基础题型的复习,像病句、衔接等题目,学生应该是比较陌生的,手生自然思维凝滞。考试前三节课,都在进行默写的复习,结果这次的默写题目相当简单,这就相当于浪费了很多学习其他题型的时间。语言应用考了一道新闻导语题,这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我却将其忽略过去了,我估计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导语”是怎么回事,看看他们的试卷,写的乱七八糟的,这当然也是我的责任。以后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课本,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
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没有处理好课本和课外补充材料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很多时间都花在课外拓展上了,重点提高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素养这种东西并不会直接地反应到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基础知识,这应该就叫舍本逐末。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个人才华展示的比较充足,学生评价也很不错,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试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反而会节节败退。
这学期写作训练也是相当失败的,正规的作文训练少之又少,学生不愿意写,老师也不愿意读,平时只是布置了一些随笔训练,而很多同学恰恰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写随笔的。作文尽管老套,程式化严重,但是其庄严性还是不容侵犯的。作文毕竟是高考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容回避的。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彻底反思,以后坚持进行常规作文训练。大作文和小作文相结合,不断地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时候过于纵容学生,甚至为了照顾学生的情绪丧失原则,例如作业问题,有同学反映作业比较多,一般都不去了解情况就让课代表减少作业量,于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别的科目却没有落下,以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原则,学习上的事情含糊不得,不讲情面,只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生还是会给老师好评的。
有时候也因为一些外来因素打断自己的教学思路,例如个别辅导问题,有时候觉得老师的力量相对弱小,在社会强势或者权势面前不堪一击,所以每当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时候,总是投鼠忌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当然,这不是我所能左右的。
现在殷切地希望换一个班,希望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找准了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只是和原来班级的问题积重难返,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