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何功杰教授简介(安徽大学外语系研究生导师)

(2011-07-08 13:45:19)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这是 tom006两年前的博文,其中的照片是真实的,它让我想起了与这些朋友们一起参加研讨会的愉快情景,其中一幅是与北大翻译家家许仲渊教授的留影,另一幅是与双胞胎姐妹教授的留影。

 

   何功杰教授,1939年出生,安徽绩溪人。毕业于合肥师院外语系。曾任安徽大学出版社第一任社长,现任安徽大学外语系研究生导师。从教30多年,为英语专业开设过十多门课程,在安大首次开设英诗选读课。曾两次获教学优秀奖。多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1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特等奖,连续三次获台湾“梁实秋文学奖”。1994年2月—8月应邀去台湾讲学,被聘为台湾静宜大学外研所客座教授。曾入编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香港)的《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发表的主要作品:编著有:《英诗选读》,《英诗品读》和《英诗助读》。中译英有《中国安徽》,《黄山》,《三字经》等。英译中有《XJ肯尼迪译诗一束》。《英国诗选》(王佐良主编)等,撰有《关于英语精读课之我见》,《春天。美好的春天》。《对(西风颂)翻译之管见》,《挖掘民族传统的当代爱尔兰诗人》,《反顾历史,沉思现实》,《论英国当代诗人乔弗雷·希尔诗歌的艺术特点》,《霍普金斯:十九世纪诗人,二十世纪风格》等文。
 
 
    博主感评:何教授对英语诗歌很有造诣,我拜读过他的《英诗选读》,感到受益非浅.大学教授都象何教授认真做学问中国的大学教育就一定能搞好.

[转载]何功杰教授简介(安徽大学外语系研究生导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给你一把钥匙

                            ——评《英美名诗品读》
  
 “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题材,英美诗歌更是英美文学中的瑰宝。然而,社会的日趋商业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造成现代人普遍的诗兴流失。美国学者Barom Wormer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年青人不喜欢诗歌是因为老师不能有意识地从小学开始把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提高对诗歌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与此同时,由于语言、文化背景诸方面的差异及其自身的特点,英美诗歌又有诸多难懂之处。没有适当的指导,许多读者只好望而却步。从这个意义上说,何功杰主编的《英美名诗品读》一书则犹如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引你一点点步入英美诗歌的殿堂。

 《英美名诗品读》一书共收有57位英美著名诗人的86篇诗歌作品,每组选诗都由诗人简介、汉语译文和品读三部分组成。其中每篇仅数百字的诗人简介,除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诗人的一生。对于诗歌翻译,何功杰不同意有学者提出来的“以顿代步”(即以汉语的“顿”来译英诗中的“音步”)的原则,在诗歌技巧处理上,提出应适应译文语言习惯的翻译原则。在他的诗歌翻译中溶入了新的心得体验。如托马斯•哈代的《被毁了的姑娘》一诗的最后两句,“他说,亲爱的,像你这样的乡下土姑娘/又没有被毁,不可能指望和俺一样。”一个“俺”字,译者进行了创造性翻译,将原诗里的形神表现出来。

 名诗品读关键在一个“品”字。何功杰在前言中说,希望借“品读”二字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内容解读,二是艺术品评。大部分的诗歌作品,都是从诗歌的格律、语言、思想等方面进行解读。他有意选编了从中世纪到当代诗人的代表作品,使读者了解英语诗歌的传统;另外,还根据诗歌的不同表现内容与形式,有意识地选辑了史诗、民谣、颂歌、挽歌、十四行诗、英雄双韵体和戏剧独白等诗歌品种,丰富了读者在英语诗歌方面的知识和视野。在品读中,看似很简单的诗,评论者的不同视角却给了读者以新奇而深邃的思考。

 一提到诗歌欣赏或品读,许多人总会想到那是专家学者、大学教授的事;事实并非如此。文学本来就是面向大众的,诗歌欣赏或品读自然要有每一位读者的参与。文学失去了读者,就失去了其生命力;精彩的诗歌品读,总要揉进去欣赏者个人的人生感悟。本书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品读范例的展示,为你打造了一把入门的钥匙。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也能够逐渐学会如何品读英美诗歌,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英美名诗品读》,何功杰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2.12.27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