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边的亲人朋友们,众口一辞地谈论“股市”,摩拳擦掌纷纷跟进时,我也坐不住了。股票市场,可谓祖国河山一片红啊。虽说今年大年初一,股市跌得大家出一身冷汗,但半年下来,股市像是放飞的风筝,扶揺直上啊!下楼拿报纸时,我就听见小区里的几个清洁工正热烈讨论股票呢。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作为一名标准的“股盲”,我从新华书店选购几本专业书籍,从“大盘、放量、庄家”这样的基本词汇学起,学习研究。从中央到地方,各家的财经电视节目我要轮着看,每天要买两份当地报纸,直接翻到财经版。晚上,一家省台节目请来一位理财专家传经送宝,那人手指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这样的涨势相信会持续一阵子,是入市的利好时机。”
“进——”我一拍桌子,把老婆吓了一跳。“同事们连借钱都买股票了”,她也激动起来,“的确是好机会啊。”
第二天,我们去银行拿出1万元买了一支电力股。在交易大厅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大家目光集中在显示屏上,神情很认真,脸上多是红朴朴的。其实,我们掏钱时心里还是有些不舍,刚换了新房,生活水平刚超过温饱线罢了。但,坐看机会就这样悄悄地说“再见”,于心不甘哩。
真正入市了才知道,那根曲曲折折的线,倒成了钓鱼线了,钓着我俩的心,不上不下的难受。我最近一直在家病休,理所当然成了电脑电视报纸各方信息的“情报员”和“新闻官”,不时拿手机和老婆用短信交流股经。而老婆一下班,不再问我“饭好了没?”而是“涨了?跌了?”在这紧张又火热的股市里,我们有了种拼生活、拼经济的庄重感。因为同事们的热情过高,老婆单位的老板,挂出黑板郑重告示:“上班时间,不得谈论股票!”
股票真的让我们腰包“肿”了一些。肯定是涨啊,我们甚至都不关心行情了,放在里面就得了。按专家说的,即使偶有小小的震荡,也属于调整范畴。但当股市突破4000点时,我们在短暂的欣喜过后,却又紧张了。难道这股市是“火箭”,只升不跌?中央电视台也采访了那位理财专家,他的一番话却让我心头一紧:“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有涨就有跌。”他还说,他有一年没买股票了,“我前期已经获利了,就让别人赚钱,同时也承担风险吧!”
就在我写此文时,中央电视台又播报一则新闻:“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行为已被中国证监会查实,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刑事犯罪被查处的第一人。”
我连忙给老婆打电话:“我们还是撤退吧?!”
(《常州晚报》5月26日《人情世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