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
(2010-04-17 09:36:42)
标签:
教育校本教研互助教师专业上海杂谈 |
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
篱笆中学班
上海闵行半月之行,紧张而愉快的学习培训生活结束后,给我感触频多,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许多方面受到启发,促使我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一些理性的思考。学校要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发展,老师的发展目标应直指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的发展是中间环节,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的。上海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长方面做得很好,是值得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七天的听课评课活动,使我们了解了上海闵行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基于校本教研活动基础上的同伴互助制度。
教学观摩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公开课研讨形式由单一的课后评议变为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比较研讨。
课前互助研讨是指课前全体教师或年级组教师围绕教材利用多种渠道,查找相关的知识背景,再集中分析教材、共同讨论,找准重难点和切入点,初步制订活动目标、教学策略,并在课前就某些重难点环节或教具的提供开展必要的预操作和访谈,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制定学案。这样不仅执教者受益匪浅,每位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收获。课中分析研讨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听课教师先进行分工,根据不同的听课重点(如教师的提问与学生反应,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记录、分析,以便更全面地评析每节活动。课后比较研讨是指教师改变评议标准“同课异构式”或“连环跟进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对活动本身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将几种设计的教学活动相互比较、分析、反思,以便肯定成功,找出不足,及时改善。上海的各个学校每次在评课活动开始后,授课教师的说课都能反映出这样的教研思路。教师的教育水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提高的。
这种课程的研讨形式得到教师的一致肯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主动地和同年级组教师在课前、课后开展同课异构式的比较研讨,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自我,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快乐。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研促教正是学校发展的动力,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教师间的互动、分享使得同事关系更加融洽,学校凝聚力大大增强。通过校本教研的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发展,学校声誉提高,这正是我们要学习和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