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谈天说地感悟随笔文化校园职场蒙城教育教师节 |
分类: 何龙谈教育 |
教师工作的意义及任务
篱笆中学
教师是世界上最光荣、最高尚的职业,老师是自古以来人类最美丽、最令人欣慰的称谓。因此,有不少对老师的赞美和比喻,把老师说成是园丁、蜡烛、工程师等等,在这些美丽的光环的照耀下,教师注定要把奉献作为一生的原则,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播者、学术的研究者、文化的先行者、德育的教化者、未来社会的塑造者。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体现国家意志的全球竞争时代,教育成了国家、民族强盛的原动力,老师成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教师工作的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但要想做一名好老师,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想不愧对教师的称号,你必须做到“三结合”和“三相长”:
首先,我想谈谈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首先是“道”与“业”的结合。古人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矣。” 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把“闻道”与“精业”结合起来。那“道”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古人解释说:“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师道坏,则无贤弟子。” 所谓“任人为德”,因而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而不是将自身的物质利益放在首位。所谓“术业有专攻”,因此教师要在“闻道”的同时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新时代的老师还要与时俱进,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科教兴国的实施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调整自身的结识结构,除教学的手段技能和教学的理论观念外,还要涉足于其他学科和社会现象。
其次是“爱”与“会”的结合。课堂教学本身仿佛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章。“爱”与“会”的良性循环应该是这一乐章的主旋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是教师的“爱教”与“会教”和学生的“爱学”与“会学”的动态过程,而且“爱教”和“会教”是“爱学”和“会学”的基础,因而教师一旦达到“爱”与“会”的融合,其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2004年,我写了一篇教育叙事《播撒爱的种子》就通过实例说明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爱的投入是多么重要,在我撰写的十篇系列家庭教育论文中,也反复说明了爱与会的关系。
再次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语文教师因其文科属性,在课堂上应该是豪迈张扬,风趣幽默,并充满激情与感性色彩的。但感性过多容易忽略抽象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的思辨意识,所以要作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在语文教学或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总坚持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从不忽视知识点的传授。
接下来谈谈三个“相长”。
首先是“师生相长”,即教学相长。苏格拉底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一个事实,即教师并非是真理的化身。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从来不会在他的学生面前高高在上,固步自封的。他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向学生学习。教与学之间是互动的,学生的反馈、问题和建议恰恰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自我的巨大财富。所以教师如果不主动地与学生交往,他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老师,而不是实践中的老师。
其次是“师师相长”,即教师之间的竞争与互勉。我觉得任何一所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都离不开教师间良性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学会将“压力”转为“动力”,做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再次是“师校相长”。不可否认,优秀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每个学校都会为有一支精干的师资团队而倍感骄傲。但教师也不能肆意放大个人的重要性,毕竟没有学校,就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教师与学校之间要作到充分信任、互相促进。
总之,教师工作的意义是重大的,关系到民族和家庭或个人的未来,教师的任务是为民族培养栋梁之才,为社会培养建设者,为祖国培养接班人,因此,他要做到善学会学善教会教,教师现在的素质就是民族未来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