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书法家四徒印象:

标签:
杂谈 |
分类: 瓜棚艺话 |
在感恩中的墨海奋斗
——青年书法家四徒印象
陈虹
咸阳历史文化积淀雄厚,人皆尽知。天气闷热,我一个人去咸阳古渡遗址附近的清渭楼书画古玩市场转悠,老远看见一间很普通的书画装裱门面悬着“大风阁”的招牌。河风徐徐,吹着我的记忆之帆,已经去世曾经在市中心广场开过也叫“大风阁”书画门店的书法家、也是我的朋友的杨溥的音容笑貌,很清晰的划过我的脑际,便不由自主的踅近门,果然在琳琅满目的字画里读到很得杨溥灵性和风骨的“凌云”竖条书品,以为是老友遗世珍品,仔细一瞧,落款竟是“四徒”,一时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里面一个白白净净、圆头、圆脸的小伙子见状,忙扶我入座,一经叙谈,才发现了一桩墨海感恩的传奇故事。
成银强说,我为什么叫“四徒”?我自小喜欢书法。中国的文人讲究诗、书、画、印,这四样我都要学,我的名字就这样来的。
我在老家留印村小学时候写影格练字,爱书法。家门中有一个哥哥见了,送我一支毛笔,我很爱惜,觉得自己要好好写,对得住好笔。喜欢临摹北魏《张猛龙碑》。每年村里过年,自己买墨汁、金粉,给乡亲写春联,从腊月二十九忙到三十晚上。
我觉得自己的字要进步,得拜个名师点拨。2000年的时候,有一天,我路过咸阳七厂十字地下通道,看见书法家们组织书画活动,其中长头发、长胡子、为人和书风同样豪爽的杨蒲特别吸引了我。我的脚跟像灌了铅水一样走不动了,就一直站在他的书案旁边帮着倒墨、取纸、服务,忙了大半天。终于活动结束,我还在旁边,杨溥才注意到我。当时,我提出想拜他为师父。他很委婉的拒绝,说自己不收徒弟。我回家后睡不着,发誓非跟着他学不可。我四处打听,终于得知当时的杨溥为了钻研书艺,离家修行,租住在南安村一户人家里,刚好和我姨妈家是邻居,就经常去。硬缠。杨溥还是拒绝。有一天,他在终南山遇见一位老道,说有一个胖小子和你有缘,要接受,回来后才答应了我的请求。
杨老师对我的教育可以说是感动终生。他平时耿直豪爽,内心世界细腻,像儿子一样待我。给我讲授书法,做人,还经常用他年轻时候吃苦的经历教育我。他平日节省节俭,舍不得多花钱,抽金钱河等便宜烟,别人求他写字,送的好烟舍不得抽,放的时间长了,让老鼠吃了,不扔,照样抽。他因为清贫,买不起好毛笔,只好买二元钱一支的大白云。说到有时候,因为追求自己喜欢的书法事业,清贫寂寞,连一碗吃豆腐脑的钱都没有,五大三粗的汉子落泪。我晚上回家后睡不着,我连夜刻“敢大笑放笑者吾师杨溥”。
我没哭啊。好,我继续给您说。2001年9月,我从咸阳紡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报考西安美院,因为差了8分没上成。我继续报考,考上了北京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读书。虽然和老师不在一起,但我学习老师的忘我精神,在书法的海洋里苦苦做舟。书法家刘炳森到学校做书法报告,我听的如醉如痴。平时,同学们叫我玩。我不去,一个人在房子练字。2003年,我在北京方圆寺皈依佛门。
老师不主张参加展览。我受了他的影响,所以作品参展和获奖不多。仅仅参加过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书法展。书法作品获北京教育学院师生书画展一等奖。
2008年元月,我结了婚,9月从北京回到咸阳,一直很艰难的忙自己的生计,一有时间就临听老师的教诲。次年3月15日,阴历二月十九,我的老师杨溥突然因病去世。送别他的日子后,几年过去了,我心里一直不好受,不知道怎么才能报答自己的恩师。
一次无意与咸阳一个书画爱好者聊天,提议搞一个杨溥去世三周年追思会,想起当年老师对自己的深情,我觉得自己应该出力,报答老师的恩情。老师去世后,他遗存的作品放在河南安谷园他姨家。我专程赶过去,从上千幅整理出40多幅,其中有他的代表作“万事鸿发”、“紫气东来”等,加上自己的书法共100多幅,准备搞一个杨溥师徒书法展。老师的朋友、书法家赵幽听说后,义务联系展出场地。展览后,在长城饭店开会。去的人很多,100多人,几乎云集了咸阳所有的文化人。吃饭招待摆了 10多桌,4000元,我自己掏。
四徒说完了。他的故事一直让我感动。他写得“凌云”书法挂在我的书房好久。我常常一个人看着那和杨溥骨血一脉相承的作品,被其中的气韵和神采感动。我告诉自己,这个小伙子有良心,我要多宣传他、扶持他。我也相信,四徒的奋斗道路必将四通八达。因为他看重并继承了优秀书法家的风骨。
对了,最后不妨借机做一下广告。四徒,原名成银强,现在是大风阁老板,渭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我特地邀请他参加了一次由秦都区文联发起的书画笔会,他当场表演,书风大气,潇洒,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