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2016-04-29 15:41:17)
标签:

摄影

天津

杨柳青

年画

分类: 民俗人像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盗仙草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门神,一文一武。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千年古镇天津杨柳青有两大看点,一个是石家大院,一个是杨柳青年画。一个是民居建筑艺术,立体的,一个是民间绘画艺术,平面的。两者历史都比较悠久,前者有130多年的历史,后者历史更长,400多年。
     我挺喜欢旅行的,只要有个假期,就想到外面看看,越陌生的地方越好,像个放风的囚者。背上相机和行囊,踏遍祖国山河,是我终生的理想追求。我的旅行不想做羊也不做驴——最不喜欢跟团放羊,更不喜欢穿越式的驴行暴走,没那耐性也没那体力。我喜欢独自漫游,几天里深度精游一个地方,无拘无束,自由畅快。相对于名山大川来说,我越来越喜欢有古迹有文化的地方,文化也是古文化,而不是现代文化。香港澳门那类地方,我估计我这辈子是不会去的,留给下辈子吧。我总觉得旅行不能是一走而过,总想借机会长点知识。像一个朋友推荐的那片文章,旅行不只是吃吃吃和拍拍拍,除了让眼睛和嘴享受够了以外,总也得让脑袋和心也享受一下吧。在选定一个景区之前,我会先备备功课,从网络或者书籍中先了解一下它的概貌。看了之后回来,再继续寻书扫网,纵深回味。去了一次洛阳我开始喜欢上佛教文化,研读了几个月的佛经,甚至抄写了百遍《心经》,把钢笔书法又捡拾起来。去了一次清东陵我开始博览大清的历史书籍,继而去易县去看清西陵,去巩义看宋陵,去西安看秦陵。去一次西北回来,我几乎把余秋雨写的那几本旅行散文翻烂了。总觉得这样的旅行有余味,身体的旅行只在那个几个有限的假期,旅行回来之后所有的时间,便是留给心脑继续遨游了。我也挺喜欢美术,没有多少艺术细菌,但就是喜欢看,喜欢和那些灵魂出窍的艺术品一起疯。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寻找一些艺术馆和博物馆之类的,熏陶一下艺术感觉。有点破题儿了哈,主要是想说,基于上述这些劣根,我在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去了天津的杨柳青镇。除了那里的石家大院,我更想实地欣赏一下那里的年画。
       杨柳青年画,可谓久闻大名。同样喜欢旅行的朋友曾经给我带回来几张年画,我一直误以为是杨柳青的,把展铺陈,看不够似的。总想到杨柳青去看看。到了杨柳青实地一看,第一,证明了我那朋友给我的年画是假的,假在不是杨柳青的,是朱仙镇的。第二,让我大开眼界。
      杨柳青的年画元素,在这个镇子里可谓铺天盖地,街头雕塑、旅游招牌、酒店装饰、店铺商品,到处都是,成为这个旅游小镇的主打宣传元素。连公厕里的“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标示牌上都印着一个“连年有余”的小标识。但真正看年画,是在石家大院后侧的一个“杨柳青年年画馆”里。我在那里徜徉唏嘘了几个小时。慢慢地看,慢慢地品味,满眼余香,惊叹不已。也从那里的介绍,详细了解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发展。
      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已经被列入我过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是非物质的呢?我有点纳闷。杨柳青年画和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杨柳青这个地方产年画呢?古代的乡村城镇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喜欢贴门神,可为什么唯独杨柳青的年画成了气候?年画馆里是这么介绍的: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因为镇外盛产杜梨木,易于雕刻,所以那里的乡民用杜梨木刻印灶王爷、门神、钟馗之类的神玛。(神马都是浮云是不是从这儿来的?)明永乐十三年南运河开通,正穿过杨柳青。南方运来的纸张颜料精细好用,所以习此艺者渐增。年画品种也逐渐增加。明万历年间,出现了套色木刻,成为年画的一大进步。乾隆年间,戴氏九代传人首创以自己的姓名立字号为“戴廉增画店“,开始雇佣徒工、请画师,印刷有了明确分工和工序,并在年画人物面部敷粉、描眉、点唇、开相,各家纷纷效仿,逐渐把加工手绘工艺扩大到镇南三十六个村,形成了以杨柳青为中心的画乡。
        乾隆至嘉庆年间,是杨柳青年画的全盛时期。相继出现了年画作坊一百多家,全镇从事年画人员多达3000多人,从题材到形式都有很大发展,从技法上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业逐渐走形衰落。鸦片战争后,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购买力下降,部分画店为打开销路降低成本,导致画面粗糙,最终失去市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石印、机印年画的出现,杨柳青木版年画逐渐失去竞争力。抗日战争期间几百年的艺术精华,频临灭绝。直到解放后,才恢复了年画生产。
        杨柳青年画取材广泛,人间世俗生活无所不包,约有3000种之多,名目浩繁。包括: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小说传奇、仕女娃娃、戏出人物、师祖神码、吉祥图样、财迷图样、博古花卉、时样历画、灯画、风筝纸等样式。
        这些年画照片都是我从“杨柳青年画馆”现场翻拍的。这些过去挂在普通人家墙上的年画,如今已经都成了古董了,所以为了保护年画,展览馆在年画外面罩上了玻璃窗,翻拍反光,回来经过好一番PS才弄成了这样。不易吧。没办法,谁让咱喜欢呢。百看不厌,看哪张都想据为己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年画馆的参观现场。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这幅《连年有余》是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甚至这个形象成为杨柳青旅游宣传的代表,演化成雕塑和各种宣传元素遍布镇内。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这是立于南运河岸、石家大院门前的雕塑,就是那张“连年有余”的立体版。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火车站前的雕塑。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大部分年画形象都是以福相的小男孩为主角。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这幅年画叫《闹学堂》,可以想象,老师不在的时候,这些顽皮的孩子打扮起大人的模样,演绎着有趣的故事。细细看来,每个孩子都趣味盎然。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闹学堂》局部。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闹学堂》局部。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福善吉庆》   杨柳青的年画中很多图案,都是取汉字谐音来祈福。汉字谐音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灵魂,,在很多民间建筑、雕刻、装饰和图案中多有呈现,这是中国独有的。杨柳青年画也不例外。比如这幅年画,用“蝙蝠”与“福”、“扇”与“善”,“戟”与“吉”,“磬”与“庆”的谐音,寓意“福善吉庆”。你还可以从画中找到很多吉祥物,比如柿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双鱼玩具,代表“年年有余”,镜子和古瓶代表“平静终生”等。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局部。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金玉满堂》,缘何得来的谐音,一看便知。金鱼满塘嘛。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局部。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藕香榭吃螃蟹》,这是典型的“小说传奇”类的年画,源于《红楼梦》中的第三十八回贾府饮宴。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这两幅应该是解放后的年画了,内容一看便知。


杨柳青木版年画欣赏——翻拍于杨柳青年画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玉兰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