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肩
石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605
  • 关注人气:4,0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宁寺——朝阳 北票

(2016-03-14 13:47:11)
标签:

摄影

旅游

分类: 风光景物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惠宁寺——朝阳 <wbr>北票


后记:
        3月12日去朝阳北票拍天鹅。天鹅太多,拍得腻了(这么说可不是想气人),朝阳的朋友安排我们顺路到附近的惠宁寺转了一圈。多了一项自然以外的人文收获。这个寺庙还是北票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但不收门票,佛门大开,进出随缘。里面也很清静,偶尔有几个烧香的,虔诚敬拜,内心清净。甚至连大雄宝殿里也没有人看守,让我们这些摄影的有机会放肆了一把。但寺院里整洁完备,井井有条。我用黑白方式拍了几张照片,因了解甚少,拍得也很随意毛草,整个的游览时间只有二十几分钟。也没上香,也没上贡。佛在路上,佛在心中吧。
        回来整理照片时,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回顾一下照片,短短的一次游览,竟然有几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在辽西这片印象中历史荒芜的关外土地,还有一个建寺时间这么早的寺庙,惠宁寺的寺名还是乾隆爷给起的。这个寺庙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温布朝和日始建的,温布的后代从各地请来了很多喇嘛教徒于1738年开始扩建的,怪不得这里有喇嘛,原来是蒙古人的杰作。朝阳市和内蒙赤峰接壤,那个时代应该属于蒙古大汗的天下吧。记得辽宁阜新市有个海棠山,山上有座庙,叫做普安寺,那里我也去过,也是藏传佛教的喇嘛庙,号称小布达拉宫。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村,这就弄清楚了,这些庙都不是汉人建的, 是蒙人建的。1756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爷赐名惠宁寺。大清原来也是游牧民族,久远的说和蒙族也属同宗,所以他们对佛教也是极为重视的,从大清开始,官员们都是要佩朝珠上朝的,和现代的孩子们上学必须带红领巾一样,没戴的,扣你分,还得回家去取。朝珠就是由佛珠演变而来的,也是一百零八颗,可见大清对佛教的重视。不过,大清虽然是外藩入主中原,属于外国人侵略了汉人的“中国”,但为了稳固江山,最终还是被我们给汉化了。大汉确实厉害,蝗虫遍地,有朝一日,什么米国,什么岛国,一律汉化没商量。还不跟中国那帮科技哥们汉化一个盗版软件似的?这个寺庙还有一点闻名的便是,他是清末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尹湛纳希的家庙。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这个寺庙竟然是整体搬迁重建的,整体搬迁,一砖一瓦,一梁一栋,一石一碑,包括各种雕塑佛像,都是搬迁过来原样重现,重建了好几年,比建一座新寺庙还费劲呢。
        惠宁寺风水极佳,背山面水,对面就是浩浩汤汤的大凌河。历史长河东流,万佛朝宗西拜。1999年,在大凌河流域修建白石水库,这可是造福民生的大事,谁都得让路。佛爷也不能例外,但未了完整的保留古迹,专家们几经考证研究,佛爷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搬了家。这么一来位置反倒高了,建筑反倒又坚固了许多。
        第三个没想到的是,惠宁寺外面看着不大,但规模却不小。网上资料介绍说,它是东北保存下来规模最大的喇嘛庙。我还是从网上抄几句吧,这个不好拽了,如下:
        该寺南北长192米,东西宽63米,占地12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16座,共170余间。采用传统的古代建筑形式,自南而北有山门、天王殿、大殿、藏经阁、七间殿,两侧分布着配殿、钟鼓楼等。寺内松柏参天,大者数围冠如伞盖。壮丽的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景致十分幽雅。

     大殿(也称诵经堂)建于高台之上,高大宏伟,为该寺的主要建筑。该殿平面呈方形,占地900多平方米,三层楼阁式,共有八十一间,俗称八十一间大殿。它是藏、汉、蒙民族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产物。前廊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折脚廊柱漆朱红色,柱头和檐口装饰有龙和幢幔纹图案。屋内明柱林立,共30根,漆红涂彩,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共四十二间,中间两根通天方柱直达屋顶。殿内后部及两侧原供奉佛、菩萨、罗汉诸像,中间可容纳数百喇嘛诵经,殿内满挂彩色幡帷,在幽暗的光线中更增强了神秘气氛。二层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四周廊房相通,与中央方殿间有漫道相隔。从二层踏木梯可登上三层,居高临下,四周瞭望,远处山清水秀,眼下古刹幽冥,别有一番情趣。门上九龙罩匾,两侧云龙大柱雕刻逼真。厚厚的白墙和仿白玛草式油浸涂红荆条束带,以及异形柱、溜金顶、法轮等藏族佛教密宗装饰,与汉族传统的歇山式青瓦顶、斗拱、吻兽等组合,样式新颖,结构复杂。经堂后面是藏经阁,庑殿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漆红廊柱绕殿一周。该殿之后为七殿。该寺引人瞩目的还有山门前月台上的一对石狮,连座通高3米,如此高大雄健,雕刻精细的石狮十分少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扑哧,就写这么多吧。感谢朝阳的朋友们。注意,第三张照片是根据朝阳朋友们讲的一个摄影造假传说PS的,那飞鸭和狮子不是一块玉儿的,赝品,以示对造假分子的抨击,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